後漢質帝黃龍六年九月底,趙平最終放棄了對善無的占領,率軍回轉雁門。鮮卑雖然隨後便占領了善無,卻僅僅派了三千士兵把守,充分表明了暫時不想與後漢開戰的心思。馬煥當然樂意,正好趁機整合並州的軍力,為日後的戰爭打下良好的基礎。
前線已無戰事,秦青、趙平便紛紛離開雁門,秦青走時還帶走了一萬士兵,加強晉陽的防務。晉陽目前僅有幾千人馬,井陘也僅有五千餘人駐守,可謂兵力空虛。此時雁門既無戰事,帶走一萬人馬也是無可厚非,況且這一萬人本來就是秦青自井陘、壺關二處抽調的。
十月初六,趙平的生日,正好在這一天趙平回到家裏。與家人分別四月有餘,自然是有一番寒暄,此處便不一一細表。
時光荏苒,轉眼間便是年關。正當後漢的子民沉浸在吉日的喜慶中,自京師傳出一個讓人措手不及的消息。後漢王朝的第十九位皇帝,諡號孝質皇帝的劉隆駕崩(由於廟號是由繼任皇帝所上,況且質帝可謂毫無功業,因此僅有諡號。)皇帝駕崩雖然是一件大事,但也是平常,畢竟人人都有生老病死,皇帝雖被稱為“萬歲”,卻也不可能真的千秋萬世,但壞就壞在質帝還未來得及冊立太子便告駕崩!
這位質帝雖然體弱多病,卻極為迷信黃老之術,皇宮中很是供奉了幾位燒汞煉丹的術士,在術士的蠱惑下,質帝壓根就不相信自己會死,冊立太子一事自然也就未提上議程。隻是迷信天道仙丹的質帝最終還是未能依靠幾位供奉獻上的仙丹活命,於黃龍七年一月十一日,夏曆丙申年庚寅月丙戌殯天。
朝中頓時分為兩派,以當朝丞相遼王劉杲、禦史大夫崔翊為首的元老派以長幼有序的原則力主大皇子劉興繼位。而以二皇子的舅舅太尉李卓為首的外戚一派也是毫不相讓。三月九日,李卓買通宦官,將劉興鴆死,擁劉盛即位。劉杲等人隱忍不發,名義上讚同新皇登基,暗中卻是召集舊部,與四月十五日夜率領禁衛軍將李卓為首的二皇子一派盡誅,滅李卓九族,就連二皇子劉盛也未能幸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