遺像,又稱“遺象”,是死者生前有意或無意留下的照片或畫像,雖然陰兩隔,但可憑這一張照片或畫像供後人追憶,是離世之人給尚在陽世人的一個念響,一個牽掛。
《三國誌·魏誌·倉慈傳》有提“數年卒官,吏民悲感如喪親戚,圖畫其形,思其遺像。”
其意思就是說倉慈此人死在了自己的任期上,他管轄區域的百姓悲痛得好像死了自己的親人一般,於是把他的像畫了下來,作為一種思念。
這就表明,遠在三國時期就有遺像一說了,其作用和現今並無二樣,由此可見遺像這一傳統曆史之悠久了。
爺爺就是畫遺像的畫師,一支狼毫筆,一張空白紙,愣是將我養大並送我進了縣裏的高中。
在我看來,爺爺這門手藝雖然收入還行,但是太過晦氣,我並不太喜歡,一直存有抵觸心理。
可惜的是,命運總是如此神奇,讓我沒有想到的是,我這一生竟然和爺爺這門手藝結下了不解之緣。
這事,得從高三那年說起。
記得那天中午,我正坐教室和班裏同學聊天呢,突然有個人跑了進來,說要找我。
這人我認識,就和我家住一條街上,相隔得並不遠,他告訴我說,我爺爺病重,隻怕時間不多了。
爺爺是我唯一的親人,我哪裏還敢猶豫一絲,因此連假都沒請直奔回了家裏。
可是,等我回家一看,爺爺正悠閑的躺在他那張太師椅上看報紙,比我還精神,哪裏有半點陽壽將盡的跡象?
爺爺看了我一眼說:“我時間不多了,馬家這套祖傳的本事就指著你了,這書,你也甭讀了,回來跟我學手藝。”
我雖然不想學,但是,我更不想讀書,索性也就一推二就,跳進了爺爺挖好的這坑了。
不過,這學藝的過程並不太如意,等我全心全意呆在了家裏的時候才發現,我唯一的任務竟然是看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