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回憶師Ⅰ謎題

後記:影子城市

《回憶師》是我構思了三四年的作品,第一季《謎題》因為修改“貓係列”四部曲及工作等原因,所以整個創作經曆了兩年多的時間。

這也是我第一次按照“季”的形式進行寫作,除了故事為第二季所埋下的伏筆和懸念,我也是首次采用了影視劇主觀鏡頭的創作手法,在主觀鏡頭即第一人稱視角的基礎下,我還延展使用了包括正反打、升降格鏡頭,以及分割畫麵等影視語言的獨特手段,這都是傳統小說所沒采用過的表現形式,而這也極為契合身為回憶師——憶眼的技能與身份,特別是當憶眼每次深入到了別人的記憶時,這樣的表現方式更容易達到跟讀者帶入與共情的效果。

由於是單元劇,一共十個故事,而且一些情節因伏筆等創作手段,這也使得故事相互之間存在千絲萬縷的內在關聯,就創作而言這也是一種有趣且新鮮的體驗及嚐試。

雖然整個第一季的故事背景設定發生在俞城這麽一座虛擬的城市,但其市容市貌則是以我所生活的重慶作為創作布景。眾所周知,重慶的別名為渝都,而小說中的俞城便是由此而得名,其某種程度上可以說是現實世界裏重慶的影子城市,例如:

故事一出現的那條老街,相當於是“一條石板路,千年磁器口”的縮影;

故事二的霓裳酒吧正是重慶最為著名的酒吧一條街――九街的集中體現;

故事三各類藝術家所匯聚的魅市,則是折射了四川美術學院濃鬱的藝術氛圍;

故事四自閉症患者喬阿蠻所工作的那家俞城電子科技集團,正是我在重慶某工業園區的電子廠體驗生活時的真實寫照;

故事五那條集聚了傳統文化特色小店的未名路,恰是對重慶最美街道——中山四路的文字致敬,這裏不僅是重慶市委市政府的坐落之所,而陪都時期很多政界要員也都匯聚於此,如以周總理聞名的周公館、戴笠公館、張治中的公館——桂園(著名的《雙十協定》便在此簽訂)等等;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