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藏地尋秘

第一章 絕世之鑰

朝天門位於重慶城東北長江、嘉陵江交匯處,襟帶兩江,壁壘三麵,地勢中高,兩側漸次向下傾斜,是重慶最大的水運碼頭。明朝初期,重慶衛指揮使戴鼎擴建重慶舊城,按九宮八卦之數造城門17座,其中規模最大的一座城門即朝天門。門上原書四個大字:“古渝雄關”。因此門隨東逝長江,麵朝天子帝都南京,於此迎禦差,接聖旨,故名“朝天門”。1891年重慶辟為商埠,朝天門始設海關。1927年因修建朝天門碼頭,將舊城門撤除。

朝天門左側嘉陵江納細流匯小川,縱流一千多米,於此注入長江。碧綠的嘉陵江水與褐黃色的長江水激流撞擊,漩渦滾滾,清濁分明,形成“夾馬水”風景,其勢如野馬分鬃,十分壯觀。右側長江容嘉陵江水後,聲勢益發浩**,穿三峽,通江漢,**,成為長江上的“黃金水段”。

時值抗日最艱難的時期,大批難民從各個方向湧入重慶,每天在這裏上下的難民和挑夫數以萬計。

康禮夫沒有食言,第二天就在朝天門碼頭上支起10口大鍋,以重慶商貿協會的名義救濟難民,每人除了領到一身灰棉布衣裳外,還有兩塊響當當的大洋。一些民主人士不斷在報紙上發表文章,呼籲“禦日寇於國外,拯萬民於水火”。

受此影響,不少商家自願加入了慈善者的行列,難民的生活得到了有效的保障,社會次序逐漸安穩下來。正為重慶混亂不堪的局麵而頭疼的軍政府,頓時緩了一口氣。

對於那些為黨國出錢出力的商人,在林園深藏不露的蔣總裁得到這個消息後,當即安排了一個表彰大會,給每個慈善家予以表彰。在耀眼的鎂光燈中,他握著康禮夫的手,久久舍不得放開。有這幫生意人相助,何愁國難不去,黨國不興?

沒有人知道,這場聲勢浩大的慈善活動,居然是一個不問政治的考古學者逼出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