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有什麽含義嗎?”聽到我的話,落雨歎了一口氣。
“弟弟,紫色很好看是吧?無憂就很喜歡紫色,隻是你沒有注意到。”落雨用一種恨鐵不成鋼的態度對我說了一句。
“她喜歡紫色和紫色的由來有什麽關係。”我無奈地問了一句。
“弟弟,你……。算了,你走吧。”落雨明顯被我氣到了。
她們兩人站起了身,我愣愣地看著她們離開的方向。“紫色”一直在我心裏不斷地回響著。
“亦寒,好久不見。”我聽到有人和我說話,扭頭一看居然是何嵐。我笑著打了聲招呼,她也沒有多說什麽。
“看戲嗎?”我聽到何嵐的話點了點頭,到了地方才發現和我想的完全不一樣。
這是一個用木頭搭成的屋子,木屋的顏色很是治愈。房頂又一些鮮花裝飾,看起來很是漂亮。
上麵的人們都是一些老人,他們穿著稀奇古怪的服裝。手裏拿著我從來沒見過的東西,何嵐笑了笑沒有解釋。
他們開始說話了,我以為要開始唱戲了。沒想到我等了半天他們卻介紹起了戲曲的起源。
戲曲的發展過程:先秦(萌芽期)——〉唐代中後期(形成期)——〉宋金(發展期)——〉元代(成熟期)——〉明清(繁榮期)——〉近代(革新期)——〉現代(爭輝期)
曆史上最先使用戲曲這個名詞的是宋劉塤(1240-1319),他在《詞人吳用章傳》中提出“永嘉戲曲”,他所說的“永嘉戲曲”,就是後人所說的“南戲”、“戲文”、“永嘉雜劇”。從近代王國維開始,才把“戲曲”用來作為中國傳統戲劇文化的通稱。
先秦(萌芽期)
在原始社會,氏族聚居的村落產生原始歌舞,並隨著氏族的逐漸壯大,歌舞也逐漸發展與提高。如在許多古老的農村, 還保持著源遠流長的歌舞傳統,如“儺戲”;同時,一些新的歌舞如“社火”、“秧歌”等適應人民的精神需求而誕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