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帥哥哥,聽起來好像怕怕的,我渾身都起雞皮疙瘩。”
“思雅,不必害怕,有我在誰也欺負不了你。”
陳思雅聽了我說的這句話,嘴角微微上翹,眼睛也迷成了一條縫。
“思雅,我不騙你,我說的是真的,我不想讓你在這個鬼地方受苦,我一定要讓你和正常人一樣,快樂的生活在這個世界上。”
“帥哥哥,有你這句話,思雅已經感激不盡了,你已經救過我一次,我已經欠你的太多了,如若今生不能報答,下輩子當牛做馬也要報答你對我的恩情!”
說著,陳思雅雙膝一彎“撲通”跪在我的麵前,她的這一舉動著實讓我嚇了一跳。
我急忙彎腰把她扶了起來。
“思雅,你不必這樣,快快請起,”
不知不覺,已經是深夜了,外麵因為是剛下過雨,路上的行人已經不見了,沒了行人,路邊的店鋪都已經打烊,隻有打更的更夫,敲打著竹梆子和銅鑼慢悠悠的晃在大街上。
“天幹物燥,小心火燭。”
其實古代的打更也很有意思,打更的叫做更夫,一般出來都是兩個人,一個人手裏拿著竹梆子,另一個則拿著銅鑼。
古代,人們缺少精確的報時手段,一般城市都少有鍾表,晚上的報時就幾乎全靠打更的了,甚至很多農村城鎮都有打更的。
那時候大家晚上少有文化娛樂生活,基本上是日出而作,日落而息。
人們聽到更夫的打更聲,便知道了時間,按慣例該做什麽。
人們都過著一種按部就班的平靜生活。打更也就成一門古老的職業。
落更(即晚上七點)更夫會喊“天幹物燥,小心火燭。”
二更(晚上九點)他們會說“關門關窗,防偷防盜。”
三更(晚上十一點)一般說“平安無事。”
打四更(淩晨一點)就會說“天寒地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