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則,承擔我軍消耗的由整個國家來承擔,而聯邦軍呢?隨著戰爭的投入,戰爭所帶來的消耗則越大,所需要的資本,資源越多,不停的將這些資源投入戰爭的無底洞之中,這些消耗由誰來出呢?自然是由兩個邦國的人民來出,道義喪失的聯邦已經不再顧忌道義,一手憑借自己強大的武力,一手聯邦的憲法,將人民奴役成為他們不停維持戰爭的提款機,有一段時間聯邦當權者是無所謂戰爭的勝負的,因為他們根本不必為戰爭的失敗買單。獲勝的好處由他們享用,而戰敗的結果由人民來承擔,表麵上通過不停的戰爭確實養肥了很多大的聯邦世家勢力,但是——
中華聯邦因戰爭的勝利而壯大,也因戰爭的失敗而削弱。
民心可謂,民眾會願意承擔一場與自己無益的戰爭,為這種與自己無益的戰爭埋單嗎?聯邦即在外部麵臨於華夏的戰爭,也在內部頭痛於各種反抗鬥爭。
從道義喪失的那一刻開始,中華聯邦的民心正在喪失而華夏卻能不停的拾獲聯邦的民心,中華聯邦與其內部的各大邦國正是世家的根基,但是這個根基正在被瓦解。
時間站在我們這邊,戰爭越久則對我軍越為有利,華夏與聯邦皆不停的為戰爭投入,但華夏與聯邦所能承受這場消耗戰爭是有極限的,聯邦的極限比華夏低,而且這個極限也在變化,下降自己的極限,越是到達這個極限,則聯邦越要麵臨一個抉擇,要麽不戰而崩,要麽全力一戰力搏一勝,無論他們作出什麽選擇,對於我們而言都是極好的。
這便是我軍的以正製勝之道,以這種方式獲勝則無懈可擊,既然如此,我們又何須去刻意的去追求一戰速勝呢?
這個情報給我們展露三個信息,而對吸引我們的情報反而是我們的情報,他可以讓我們有了避實擊虛,打敗敵人的精準情報。但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