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明,崇禎年間。
崇禎皇帝朱由檢看著這句‘被人忽悠著當了槍使’,那可真是不痛快。
“朕,朕何曾,何曾被人忽悠,朕的手,腳,腦子,都是自己的,何曾會受人擺布,若說擺布,那真真就是魏忠賢,他在先帝死前,處處擺布先帝,先帝還沒死,他就想著要擺布朕,朕殺他,分明智舉,何來不智一說?”
氣歸氣,嚎歸嚎。
但等視頻解說詞一響,朱由檢還是老老實實乖乖巧巧地一言不發那麽聽。
“他上位的時候,是不難的,也沒什麽生死局麵,幾乎是順理成章。”
“算得上安穩,可他不想要這個安穩。”
“試想,一個王爺接了皇位,一個少年心性,一肚子抱負和理想的王爺接了皇位,那是時刻都想做點什麽成績出來。”
“那是時刻都不想閑著,那是時時刻刻都想要體現自己的價值。”
“可是,朝廷不是好像不需要他,是實在不需要他。”
“所有事情,都有那位權臣定奪,所有。”
“他這個皇帝,眼見著人家在他眼皮子底下調兵遣將,升降官員。”
“沒多長時間,他受不了了,他要存在感,要絕對的權利,他想滅了權臣,然後他發現,憑他自己,做不到。”
“很快,一幫子讀書人,一幫子滿口仁義的有文化的豪紳們來找他,說很明白他的心情,還說權臣當道,所以天下昏暗,還說天下所有的問題都是權臣帶來的,因為他心中對權臣的偏見,他信了,信了這些人的鬼話。”
“而後,很自然地,這幫看似清高,看似忠君體國,嫉惡如仇的讀書人開始跟他一塊策劃了一場奪權。”
“一個根本掌握不了權力,解決不了問題的帝王,不去搞清楚這個國家到底需要什麽,到底為什麽虛弱,而去搞存在感這種無聊的東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