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厥人在開戰之初,其實就已經存在巨大的劣勢。
那並不是兵士,武器,戰馬等有形的,而是在軍情信息上的無形劣勢。
大唐對於突厥騎兵已經有了相當的了解,反過來,突厥人自然也“了解”唐軍。
排除本能的對於中原人的輕視之外,他們都有著豐富的與唐軍作戰的經驗。
可是,現在他們麵對的是一支從未在戰場上出現的“新軍”,過去的經驗反而會害了他們!
在衝鋒之時,突然遭遇巨大的聲響與威力強悍的齊射,這本就讓突厥人受到了巨大的打擊。
倒斃的戰馬與戰士,成為了後續騎兵衝鋒的障礙。
但若僅止於此,還不足以摧毀突厥人的衝鋒,過去他們麵對唐軍強弓勁弩,也會有相似的遭遇,總有在飛馳的過去中重整陣型。
突厥將領更不會因此就直接下令戰士撤退,反而要好好利用唐軍剛剛完成一輪齊射的空隙。
在齊射空隙中能衝到多近的距離,直接決定了他們的勝負。
若是能一鼓作氣衝到唐軍麵前,那就再好不過了。
可是,這支唐軍的第二輪齊射,比他們想象中更早地到來。
許多騎士剛剛避過地上的“障礙”,縱馬提速,直接被燧火槍的彈丸射穿身體!
……
“第二排退後!第三排準備!”
程處亮的喊聲中,帶著巨大的興奮。
真正麵對突厥人時,再有信心的大唐將士也多少會有些疑慮,隻不過平時嚴格的訓練已經讓他們的舉槍射擊成為本能,壓下了這種情緒。
等真正看到燧火槍大發神威的場景,程處亮疑慮盡消,取而代之的是無比的興奮和自豪。
這可是他親手訓練出來的將士,這可是他第一次親自指揮作戰,麵對的還是可怕的突厥騎兵。
一般來說,隻要發生的是“遭遇站”,擁有騎兵的一方總能占據極大的優勢。他們可以從任何方向發起進攻,還能憑借速度的優勢,搶在步軍列好陣型之前先將之擊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