試想,這鐵匠坊是可以合法製造軍械的。若是有人在城內謀反,直接在鐵匠坊下訂單,提貨的時候,馬上聚兵造反,怎麽提防?
要知道,以前鐵匠坊是匠籍,朝廷可以派人隨時駐點監督,甚至可以隨時關閉。可是現在,這北寧城的鐵匠坊是受到皇帝聖旨嘉獎的,明麵上誰敢去再派人監督?
更不談安排衙役、皂吏駐場監督了。
所以,王守仁在配合京城來人搞掉郭子軒以後,其中一個工作重心就是如何再次把鐵匠坊掌握在自己的手中?
這個計謀不可謂不毒辣。
換成任何一個鐵匠坊的東家都會中計,可是卻唯獨碰到了李重九。
此時,整個李睿係統的勢力在寧州境內已經蓬勃發展,寧州五個郡的基本稅收可以說已經完全掌握在了李睿土改後的各級“鐵軍”手裏。
而經過到寧州“桃花山”避難這一趟行程以後,李重九也大致知道自己兒子在幹些什麽事情了。
為了不給兒子添麻煩,李重九做事比以前那是更加謹慎許多。
所以,當吳德代表郡守府給鐵匠坊下單,而且提出比市場價格高一倍的提貨價的時候,李重九立即就當麵予以了拒絕。
可是吳德也是領了秦師爺的命令的,最後用郡守大人的命令來壓鐵匠坊接受這個高價。李重九在不得已的情況下不得不接受了這個高價,但是李重九立即就把這件事情告知了李睿。
李睿根本就沒有過多的去思考,而是直接要李重九把提供給郡守府的武器數量翻了一倍,也就是說,王守仁要鐵匠坊提供一百把百鍛刀,鐵匠坊主動給了兩百把。
倒不是李睿有一眼看穿這王守仁陽謀的獨特思維,而是此時李睿的眼光早已不局限這北寧城小小格局,自然也就不在意這點生意的收入。
在李睿看來,這北寧城鐵匠坊十八鋪是自己的根基,隻要不出事情就好,無所謂提供更多的資金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