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仙山山頂,有一四十來歲的男子眺望遠方。從秦王府到山頂,有綿延石磚小路,是秦王趙武親自一塊一塊鋪就的。能來到山頂之人,除了秦王以外,不足十人。
已是不惑之年的男人眼中確實沒有半分迷茫,他知道自己想要什麽,並且能為自己所想要的東西而努力。天底下,除了皇帝趙德,還有誰能壓住他?
當年大奉王朝定鼎天下,禹國師和柳丞相合謀出一個焚書坑儒的計策,並由秦王軍執行。多少讀書人在背後指著他的脊梁骨罵。可這又能如何,那些人也就是能罵了,這些年多少仇家來秦王府飛蛾撲火,不過是白白斷送性命罷了。
等趙武演完了壞人,國師和丞相又出來扮演好人,一個推崇佛家,一個更成為了文壇大儒,天下讀書人無不尊敬。對於這些,男人都隻是一笑置之。
你們便是罵的再凶,再怎麽詆毀又能如何?藩王依舊是藩王,親王軍也依舊是天下最強的軍隊。
趙顯徽,黃笙和趙文星來到山頂。這裏除了一張石桌,四個石凳,一顆桃樹,就隻有男人負手遠眺的背影。
三人默默站在男人背後,卻不行禮,也不開口。
男人正是手握雄壯秦軍,坐擁整個山南道的權勢藩王趙武。
世人都在猜測趙武的武功究竟是什麽境界,當年亂世逐鹿,他曾無數次身陷死地,可每次都有悍不畏死的將士用命為其殺出一條生路。
光為世人所知的,就有魯元恭以身作盾擋箭一十三。以及當年那位在鐵索大橋上以一己之力殺敵三百的猛將王巨靈,臨死前仍要砍斷大橋,為當時並不強盛的秦王軍換來一線生機。
趙顯徽當然知道,趙武的境界並不高,才堪堪過二品,加上這些年親身戰爭,不少舊疾在身,隻怕還不如一些三品武夫。
就是這樣一個武功並不如何出彩的男人,每次大戰必定親身陷陣,指揮大軍這樣重要的事則全權交給蘇玄卿和杜司濤二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