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國,臨淄。
事實上臨淄並不是齊國最早的國都,當年周公將薑太公分封在齊國的時候,齊國的國都其實是營丘。
之所以臨淄後來居上,成為齊國後來幾百年的國都,完全是因為其地理位置優越。
在這個濟水還沒消失,黃河還沒改道的時代,臨淄是齊國當之無愧的經濟中心。四通八達的河流網絡將其與整個中原大地聯係在了一起,使其可以接納來自世界各地的商賈,繁榮本地的經濟。
也正是因為這樣,臨淄打從建立之初起,就是一座商業之城。
商業之城有利有弊,好處是繁榮的經濟可以極大地提升國家的實力,壞處則是商人大多是一些沒什麽家國情懷的家夥。
一旦商人成為一個國家的主導階層,那麽這個國家距離滅亡也就不遠了。
而這個時代的齊國,就處於商人主政的階段。
當然,這並不是說齊國的商人已經堂而皇之地進入齊國的朝堂當高官了,這在這個時代未免過於駭人聽聞。真實情況是齊國的商人早已和齊國的高官達成了利益同盟,相互之間共同進退。商人們在江湖之上謀取利益,高官們在廟堂之內替其遮掩。兩者之間相互配合,堪稱天衣無縫。
隻是世間萬物都有其正反兩麵性,不存在隻占好處不占壞處的道理。官商勾結固然可以讓齊國的商人和高官們吃得滿嘴流油,但是到頭來損害是卻是齊國的國家利益。後來到了秦滅齊國的時候,為了防止自己的利益在戰爭中受到損害,齊國的商人階層們竟然夥同高官,逼迫齊王投降。
為的,就是讓這戰火燒不到自家的店鋪中來。
齊國的滅亡給後世之君敲響了警鍾,這也是後來曆朝曆代都拚命打壓商人的主要原因。因為後世的統治階層明白,隻要價碼合適,商人是會毫不猶豫地出賣自己的祖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