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類遺骸的鑒定?遺骸是否屬於人類?遺骸是否是近期形成的?遺骸屬於何人?估算的年齡、身高是多少?鑒定的性別、種族是什麽?死亡形式和死因是什麽?死亡方式是什麽?與死亡相關的事實是什麽……
這是法醫人類學家在鑒定無名屍骨樣本時必須回答的問題。章桐對此再熟悉不過了,她繼續往下看。
……看似簡單的問題,其中卻包含了很多複雜和深奧的學科知識。比如說屍體腐爛和昆蟲學,人體有206塊骨骼,國內男性骨骼的平均重量為8.0公斤,女性則是5.4公斤……法醫昆蟲學,是用昆蟲分析應用來幫助執法破案,最早起源於1850年的法國韋斯特法院……人的屍體的腐爛分為幾個階段,早期階段的腐爛跡象是腫脹,時間約為7個小時,隨後皮膚滑脫以及皮下生出細菌斑點,屍體會散發出惡臭,隨著身體組織中積聚的氣體不斷逸出,眼睛和舌頭會鼓出來,體內器官和脂肪開始液化,指標為2.3……
看到這兒,章桐不由得心裏一怔,她重新翻到論文最初的作者介紹那一欄,驚訝地發現欄裏除了一個作者的署名以外,其餘的簡介都是一片空白。
而另外3篇論文的作者卻都背景深厚,畢業於知名學府,有著豐富的基層鍛煉經驗,在同行中也有著很好的口碑。可是細讀起他們的文字來,章桐感覺不到一丁點兒的專業靈感,很多顯然都是直接借鑒抄襲了事。而手中的這篇論文,內容非常詳盡,知識麵也很廣,涉及法醫埋葬學、法醫昆蟲學、人類學、病理學等很多冷門學科以及植物學、地理學和氣候學,而這些,都是徹底調查腐爛的屍體和其周圍環境所必需的。最讓章桐印象深刻的是,作者竟然對於自己的論據有著很充足的實踐數據和獨特的視角闡述觀點,而在結尾時,作者甚至用不小的篇幅提到,為了更好地彌補國內法醫研究領域實踐數據方麵的空缺,應該盡快建立類似於美國田納西州的“屍體農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