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這種病基本有三種原因,一是結核性疾病,現在已經很少見;二是股骨頭無菌壞死,一般都是在骨腫瘤初期;第三就是車禍導致下肢癱瘓,長期臥床後形成的關節屈曲畸形。而在這個案件中,安茹符合第三個原因。”
章桐仔細查看手裏厚厚的一遝病例報告和檢查單據,她在這上麵已經花費了不止一個小時。麵對一行行變換的數據,還有那再熟悉不過的專業術語,她很明白,要想從中找出問題,真不亞於大海撈針。可是,她相信真相就埋藏在這些看似淩亂的數據裏,問題是怎麽才能順利找出來。
眼前的這份病例太完美了,而收集這份病例的人也是細心到極致,甚至於連一張小小的門診掛號收據都沒舍得丟棄。三年半的病例本,加起來厚厚一大遝,鋪滿整張辦公桌。章桐微微歎了口氣,疲憊地閉上雙眼。她仔細回想著那些關鍵數據。如果這份病例是精心偽造的話,那麽這個謊言的炮製者也應該是個精通神經醫學領域的行家。章桐突然意識到,或許恰恰因為太完美了,人們隻注重最新的報告,有些關鍵細節就會更容易被忽視,而這些被忽視的細節應該存在於早期報告裏。她重新又坐直上身,找到最初的病例報告,填報者是一個叫李凱的急診科醫師,上麵寫著:
11月1號車禍,送至醫院急診室,病人神誌不清,無明顯反應,CT檢查顯示腰椎一骨折,腳踝粉碎性骨折,雙下肢馬麵神經受損,對外部刺激無任何反應。初步診斷疑似下肢癱瘓。
章桐皺起眉頭,查看完急診手術備忘記錄後,她再次把目光投向病人在車禍一個月後轉入神經外科治療時的病例記錄。上麵出現了一句至關重要的話:下肢可見屈伸,至少在L4平麵以下。
帶著疑問,她又伸手查到用藥一欄,見“卡馬西平”四個字赫然入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