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淩晨3點04分)
安靜的解剖室裏,時不時地傳來金屬工具撞擊托盤和工作台的聲音。一旁的童小川靠在身後的牆上,早就睡著了。
章桐卻睡意全無,眼前的死者不隻是因為扼頸所導致的機械性窒息死亡,她還在死者斷裂的右手腕上發現了一道殘存深約5厘米的切創。排除心理因素不談,死者生前光靠自己是絕對沒有辦法造成這麽深的切創口的。
工作這麽多年,見過好幾起自殺者身上的切創。自殺切創創口常位於大血管表淺的部位,如頸部、腕部等,創口的方向決定於自殺者握住物品的習慣,多數創口平行排列,多在本人手能達到的位置,損傷部位一般不會超過兩厘米,並且常在死者坐位、立位時造成,小部分是仰臥位。另外,自殺者的切創周圍常常存在試切創或者抵抗傷。
因為這是人的求生本能和主觀自殺意識之間最後的博弈。
而他殺切創的存在位置卻並不擁有那麽固定的範圍,位置方向淩亂不說,與受害者本人的用力方向也不同,傷勢較重。眼前死者的右手斷腕上殘存的切創口幾乎切斷了半個手腕,這才導致在屍體下墜過程中,由於猛烈地撞擊地麵,手掌與身體離斷。
扼住頸部已經給受害者帶來致命的傷害,為何還要在她失去意識的狀態下割斷她手部的大動脈?
章桐腦子裏飛快搜索著記憶中的畫麵,突然心中一沉,趕緊把屍體頭部轉向一邊,撥開頭發露出頸後大動脈所在的位置,果然,呈現在自己眼前的是一個非常明顯的銳器創。這個銳器創創麵非常古怪,麵積並不大,長1.2厘米左右,創麵裂口的皮膚由外向內縮了進去。她迅速從第二層工具盤中找出一根橡皮導管,把導管放在創麵處略微比對了一下,結果是完全吻合的,也就是說,受害者在瀕死狀態下便被人幾乎放幹淨了全身的血液。這絕對不是一次簡單的殺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