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行的形成,首要任務是應對官府的苛捐雜稅。
比如布行,每年要給官府繳納數額不等的布匹,米行要繳納多少石大米,有些匠人行還得服勞役等等。
這些苛捐雜稅可以折合成銅錢,也就是所謂的行例錢。
行例錢怎麽來?
幾千年的老規矩:攤派!
大焱朝全民經商,沒有什麽商人低賤的說法,上至皇親國戚,下到平民百姓,凡有餘力,皆要做生意賺錢。
可是做生意沒那麽簡單,賣魚的有魚行,賣米的有米行,其他的篦刀行、絲織行、枕冠行、銀珠彩色行、金漆桌凳行,百行百業,想做哪行的生意,就加入當地相應的商行。
入行有門檻,同樣得交錢。
沒錢的話,哪怕你有手藝,也不能做這行的生意。
交錢入行之後,每年行頭會按比例攤派行例錢到每個行戶身上。
所以範行頭要入糞行,徐昀就跟馮西亭要行例錢。
馮西亭無話可說,規矩就是規矩。
沒人提,大家裝糊塗,有人提,不照規矩來就會貽人口實。
“範行頭願意出多少錢?”
馮西亭可是給範行頭打過包票,不花分文,幫他把糞行拿到手,現在徐昀不給麵子,隻好勉強說道:“五千貫!”
徐昀噗嗤笑道:“五千貫?打發叫花子呢?馮大人,你回去告訴範行頭,低於八萬貫,免談。”
“八萬貫?你怎麽不去搶?陰胡生經營四大商行多年,元寶穀繳獲的錢財也不過十五萬貫。你讓範行頭拿八萬貫行例錢,他多少年才能回本?賠本的生意,誰會做?”
“陰胡生的家當可不止元寶穀的十五萬貫金銀現錢,他在溫州還有大量無法帶走的田宅,庫房裏有絹帛幾千匹,茶鹽幾十萬斤。另外瓷器、玳瑁、香料、犀角也價值幾萬貫,加在一起,至少將近三十萬貫。”
徐昀不是傻子,州衙這兩天將陰胡生名下的所有產業給抄了,拋開中飽私囊、共同富裕的部分,報給朝廷的賬單應該在二十萬貫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