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特工絕密任務(全2冊)

1964年10月18日 3:05台州

沒有暗號係統。杜麗在深入研究了《梁祝》戲譜後,得出這樣一個結論。

張菊把這個東西寶貝似的藏著掖著,當然不是做越劇票友時用來唱戲用的。沒有暗號係統,那這本書是用來做什麽的?

難道隻是跟米蘭接頭用的道具?

不知道在哪接頭,道具也就沒有任何用處。

米蘭很可能是連接蜥蜴和晨光之間的真正“橋梁”,所以,控製米蘭,就有可能打開蜥蜴組織的核心,另外,還有隱藏在某處的蜥蜴秘密電台,這是它們的神經,它們的樞紐。

必須在這兩方麵迅速突破。

“無線電測向定位組有眉目嗎?”範哲看向許則安。

“張立在測向車上追蹤,但敵人使用了最新型的反測向無線電,比較難定位,大海撈針哪。”許則安心裏也沒多少底。

經過五十年代的大清理,加上無線電測向技術已基本成熟,沿海多如牛毛的潛伏電台都像垃圾似的掃除一淨,但自62年以來,蔣介石大舉策劃反攻大陸,潛伏電台又死灰複燃,而且引進美國最先進的反偵測技術和新型發報機,企圖在東南沿海重新建立秘密電台網。

張立坐在無線電測向車裏,與陳思和監測小組一起,目不轉睛地盯著儀器上一排指針。隻要指針一有變化,他們的神經就會高度緊張起來。

化無形為有形,如風,如影。捕風捉影,是監測小組的任務與職責。

好在陳思在台灣曾深入分析過這一類型的快速發報機,雖然電波隱藏得很巧妙,屬於刁台,怪台,但指針上的蛛絲馬跡還是被他找出來了。

“南左32度至43度,距離2200至3000米。”陳思一邊盯著指針,一邊在紙上記錄著,一邊說。

就像獵人追蹤狐狸,無線電測向就是獵狗的鼻子,它能嗅出虛空中特務的氣味。

無線電測向車穿過寂靜的街道,緩緩地向發射源駛去。每前進一小段路,就要重新測定修正,最後由麵到點,確定特務電台的藏身之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