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安城,和寧門,皇城南大門。
清晨時分,金甲衛士持戈值守,肅穆莊重,行人遠遠避開。
忽然,和寧門外正對的禦街方向,人潮洶湧,一大群學子洶湧而來,讓警戒的衛士一陣**,他們個個麵色凝重,如臨大敵。
“好像是太學生!”
一個衛士驚恐地喊了起來。
“他們來幹什麽?趕緊通知夏帥!”
這麽多的太學生前來皇宮,氣勢洶洶,衛士們都是傻了眼。
很快,太學生們到了和寧門前,他們一起跪倒在地,手裏舉著奏章,異口同聲。
“為國除賊!伏見聖駕!”
太學生們慷慨激昂,嘴裏大喊,聲勢浩大,衛士們不敢驅趕,隻是守住了緊緊關閉的宮門。
太學生們的舉動,早已驚動了整個禦街,無數的百姓跑來圍觀,和寧門前立刻成了人群的海洋。
太學是朝廷在科舉考試之外,第二個選拔官員的基地。太學上千人,現在來的雖然隻是一兩百人,但誰也不敢等閑視之。
太學學生人數眾多,不論是太學求學期間,還是入仕之後,對大宋朝政,影響巨大。
在南宋時期,太學生時常上書,參政頻繁,影響巨大。
南宋之初,太學生陳東上書主張啟用李綱,斥退黃潛善、汪伯彥,積極主戰以恢複中原,最終被宋高宗趙構害。陳東死後,識與不識皆為流涕,可見陳東及其主張深得人心,贏得了時人的同情。
宋孝宗朝,權相湯思退執政,繼續對金求和,引發太學生不滿。太學生張觀等七十二人上書,論湯思退、王之望、尹穡等奸邪誤國,招致敵人,請斬之。湯思退憂悸死。
宋光宗執政,紹熙二年十一月,宋光宗以身體有疾,不去看望老父親宋孝宗,群臣上書苦諫,太學生也踴躍參與。
宋寧宗朝,金軍南侵敗績,權相史彌遠卻沒有趁勝進擊,收複中原失地,而是采取了消極的退讓政策,授意其黨羽胡榘與金人和議,直接激怒了主戰派與激進的愛國學生。太學生何處恬欲請誅胡榘以謝天下。相率上書的太學生竟有二百七十三人之多,可見眾人怨憤之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