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興國四年,宋之第二主趙炅出師北伐,趙炅所帶的宋軍與遼人在高梁河激戰,但是這位親臨之君,卻在高梁河一役中,中了一箭,主君被傷,軍心混亂,再加上宋軍本就不敵剽悍的遼人,因而此次揮師北伐,終以宋軍潰敗結束。
趙炅怎麽也想不到,自己居然會被長箭射中,當長箭呼嘯而來時,他本以為可以避開的,但是,卻是眼睜睜地看著它,刺入腰中,箭入肉、骨頭的破裂聲,還有那從箭口到心口再到全身的疼痛,趙炅覺得,這應該是他受過的最重的傷了。
“陛下!陛下!”周遭都是將士們的呼喊,而趙炅已經漸漸失去了知覺,最後吐出的一句話是:“退兵……”
年過四十二的趙炅,在高梁河一戰中受了嚴重的箭傷,所有的宋軍,近乎狼狽地撤回了都城汴京。
當時正值寒冬,遼軍雖然大勝了這一戰役,但是卻沒有乘勝追擊,揮師南下,因為遼軍的傷亡也很大,他們也無力征戰。
因而說,宋軍是僥幸的,他們雖然激怒了遼人,但是也有法子,讓他們勝利後,按兵不動。
太平興國四年冬,國君趙炅負傷回京,消息傳回了汴京,百姓嘩然,無論朝野都是議論紛紛,趙炅負傷昏迷之際,其弟趙廷美暫管朝政,話說這位趙廷美可不是一個簡單的朝臣啊?
他是趙炅同父異母的四弟,手中有大權,而且也不是一個安分的主,他也不甘心隻做一個小小的秦王爺,而且他的兄長近來也愈發對他不一樣了,他怕,他會稀裏糊塗地被除掉,因而謀權篡位之事,他在底下可是想過了無數次。
本以為能借此多除去一些不順從自己的朝臣,培養自己的黨羽,但是沒有想到,趙炅回到皇宮後的第三日,便蘇醒了。趙廷美的那些計劃都被擱置下來了。
清和園裏,這幾日,盧雲陽常來拜訪,也不知他是為了能見到蘇清月,還是真的為了來與慕華談論朝事,盧雲陽的父親是大宋朝之重臣,他常常從他的父親口中,知道一些朝事,就如同此次出師北伐,君主負傷之事,朝中議聲不斷,紛紛在談論,今後要如何對待遼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