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江市西南軍事防禦區,位於臨江市西南方向的城郊區,是一處大型的地下軍事防禦區,地下通道縱橫交錯,而且有著良好的通風係統。除一個大的出入口是設置在臨江市的城西南一個軍事管製區內,其餘的出入口,則是全部集中在了臨江市周圍的山區內。
作為一個南部幾乎全是山區的省會級城市,臨江市的軍事防禦區的其他出入口,可謂是星羅密布在整個南部山區,既能保證了地下通道的良好通風,又能保證整個地下軍事防禦區的通道不至於輕易被堵死。當初原本的意思,是用來應對敵人空襲的大型防空洞,眼下倒是成了臨江市幸存者抵抗喪屍的最後大本營。
之所以將一個大的出入口放置在了臨江市的城西處,而其他的出入口放置在南部山區當中,則是因為臨江市的糧食儲備基地,就是在城西南距離軍事管製區不到五公裏的地方,而其他出入口放置在南部山區,則是因為臨江市的水庫以及自來水廠,都是建在了南部山區那裏,飲用水和食物都有充足的來源。
作為戰時管製,臨江軍區的軍區總司令楊慕華接替了省長李愛民和省委書記胡長清的位置,成為了整個臨江市目前最高的指揮官。軍隊的力量接管了整個城市的所有運轉部門,楊慕華手下擁有武裝力量近萬人。基本上所有沒有被心靈風暴變成喪屍的士兵跟武警戰士,至少有一半都成功地活了下來,抵達了這個地下軍事防禦區。
隻不過在對外的執行任務當中,雖然救回了很多的幸存者,部隊的有生力量也得到了不小的打擊,讓楊慕華肉痛不已。
防禦區內,軍事救援小隊已經盡最大的可能,在事故發生後的四十八小時內,在各個人員密集區域進行了搜救,眼下在整個地下軍事防禦區內,已經聚集了七十多萬的幸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