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想出現案發現場中的0。85米大坑,載具的速度至少要達到261。34時速。
這也就證明了我和林老師在案發現場時的討論,車輛的速度很有可能超過了200。
車速可以反應出車輛的性能,高速公路的限製車速是120,而普通車輛的最高速度可以達到200,而想要開出260時速,家用汽車根本就不可能,符合條件的就隻要跑車了。
我們的模擬結果給排查車輛帶來了極大的線索依據,隻要將這兩天通過京瓊高速公路的跑車給找出來,凶手自然就浮出水麵。
可事情遠遠沒有我們想象的那麽簡單,刑偵部門的同誌加班加點一連回放了幾遍,都沒有找到任何一輛跑車,從監控裏麵也沒有發現什麽異常。
拋屍的車輛就像是憑空出現和憑空消失一樣,來無影去無蹤。
案發第三天,我們對死者的身份依舊沒有搞清楚,這讓我們感到空前的沮喪。
林老師甚至懷疑自己的判斷,他和小雅重新整理了一遍整個案件的所有資料,可得出來的結果基本是一樣。
李飛將監控視頻的日期擴大,但還是沒有找到任何可疑的敞篷跑車,案件一時間陷入了死胡同。
眼見第三天就要過去了,可就在刑偵大隊下班前的半個小時,林老師突然想到了什麽。
他找到刑偵大隊的技術員,技術人員按照林老師要求做了一個新的模擬係統,用於測試車輪輪胎的壓力。
係統做出來的時候,小雅驚愕地讚歎著林老師的智慧,可我不太明白林老師到底要幹嘛。
見我一臉茫然,小雅雙手抱胸,用肘關節碰了碰我,“林科長現在在模擬汽車輪胎的壓力,你在生活中有沒有這樣的經驗,就是當汽車坐滿人或者是拉重物的時候,汽車輪胎會癟下去。”
我點了點頭,回想著自己的生活經驗,小時候騎自行車的印象最深刻。我讀小學時,經常騎自行車拉我隔壁屋的一個小胖子,每次他坐上去我都怕車子的輪胎會炸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