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致命搜索

3

2006年8月13日,烏魯木齊一位6歲女童在公交車上為老人讓座,挨了母親一巴掌,質問道:“誰讓你站起來的,有座位不知道享受是吧?”

2008年12月20日,揚州208路公交車上,一位70多歲的老大爺被擠得滿頭是汗,竟無一乘客為其讓座,而且售票員也不讓座,說:“去投訴我吧,不讓!”

2008年12月24日,上海網友Czad在東方網上發了一張照片:一個女人抱著一個很小的孩子站著,旁邊沒有一個人讓座。帖子和照片一經發布到網上,隻有少數網友指責不讓座男子,更多網友把矛頭指向了Czad。有人說:“不讓座也正常,這種事在上海見怪不怪的,隻是樓主反應大了點兒。”還有人說:“別把客氣當福氣,誰也不欠誰的。”更有人說:“讓不讓座是人自己的事情。”

……

為了一個小小的座位,各地都曾出台了一係列稀奇古怪的措施,青島的26路車隊開展了“老人沒有座,司機不開車”活動,鄭州市更是一度準備出台條例,不讓座要罰款五十元。一個小小的座位,事關中國五千年的道德傳統。當現代化的浪潮一波接一波地洗禮著中國人的時候,當越來越多的年輕人企圖以種種方式來張揚所謂個性的時候,許許多多的傳統美德也在經受著一次又一次的考驗。一個小小的座位,引發了道德與法律的激烈碰撞。六年前,有人在網上發起成立“不讓座小組”,發起人的網名是“怪蜀黍”,小組宣言是這麽寫的:

當看到某某紀念鈔發售前一夜即開始精神抖擻地排隊的大爺大媽們(而且很大一部分通宵排隊的人都是大爺大媽),一上公交車就開始神態萎靡地享受他們自認為應得的尊老權益時,你是什麽感覺?確實,在這個廣闊的國度裏,一有排隊的事情,無論是超市買雞蛋還是商場大酬賓,隊伍中最多的還是大爺大媽們。所以,我們有理由相信,在公交車上站幾十分鍾對他們來說並不是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