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聽到‘燭九陰’這三個字不由的渾身一震。
“燭九陰?你確定這裏麵燃燒的油脂是燭九陰的油脂?”我不可思議的語氣讓劉虎笑了,他點頭,“肯定是,這東西在古墓之中雖然少見,但並不是沒有。
特別是在西周這個時期以及之前的墓穴之中,常能見到這等稀罕玩意兒。”
我心裏依舊十分震驚,旁邊的柳三思對於燭九陰這個詞匯好像也不陌生,她看著劉虎試探性的問了一句,“你說的燭九陰,是蠟燭的燭,九九歸一的九和陰天的陰對吧?”
劉虎被她這解釋給逗樂了,“燭九陰這三個字組成的詞匯,難道這世界上難道還有第二種寫法?”
“不是,那燭九陰不是神話裏麵的神獸嗎?難道不是古人虛構出來的,而是真實存在的?”柳三思的表情告訴我,她難以接受這一點。
在我們憋寶相靈這一脈之中好像也有過燭九陰的記載和傳說。
我看著通過下麵的階梯開口道,“我們邊走邊聊吧,這下麵是無論如何也要下去一趟的,躲在幕後的黑手已經下去了,咱們去會會他。”
進入了這條通往地底的階梯之後,我便將我所知道的有關燭九陰的事情說了出來。
燭九陰,也被稱為燭龍,逴龍、火精,是我們國家古代神話中的神獸,傳說這種這種神獸開眼為晝、閉眼為夜,擁有通天的本領。
“據《山海經·大荒北經》記載,燭龍是章尾山之神,人麵蛇身,渾身紅色,眼睛豎著長。
而在《山海經·海外北經》記載的鍾山之神燭陰也是人麵蛇身赤色,所以不管是燭龍又或者是燭陰在古人眼中都是同一物種,這種猜測在郭璞的《山海經圖讚譯注》中就能夠得到證實。”
我說完之後,身後傳來了柳三思的話,“這個我知道,《山海經》這本奇書幾乎每個走山客家裏都會有,我們這一門的最高理想就是將《山海經》中記載的奇珍異寶都給找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