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鴻章聽到翁同龢話可誅心的論調,不由嘭嘭在地上連磕了幾個響頭,惶恐的說道:“老臣一片丹心向皇上,不敢存有絲毫保存實力之心啊,如果皇上覺得老臣有貳心,還請皇上準許老臣卸甲歸田,以表忠心。”
翁同龢雖然知道李鴻章這是以退為進,卻沒有什麽辦法,如今的淮軍隻有他李鴻章控製得了,一旦李鴻章也撅蹄子不幹了,戰事隻會越發變得糜爛。
果然,光緒正色安慰道:“愛卿忠心,日月可鑒,如今中日之戰正酣,正需要像卿這樣忠心耿耿之人盡力,唉!朕隻是沒有料到我大清的軍隊竟然會連倭人都贏不了。”
光緒確實有些心灰意冷,中日甲午戰爭之前,朝廷上上下下都抱著一種自負的心態,認為倭國,隻是撮爾小國,不足為據。
當時的光緒也是雄心勃勃,期盼著能夠擊敗日本,一振國威。
隻是,隨著中國軍隊的一敗再敗,他現在隻希望能夠擊退倭人。
“難道我大清就再無可戰之將了嗎?”光緒黯然一聲長歎。
另外一位軍機大臣孫毓文聽到光緒的感歎,錚錚有聲的勸說道:“皇上不必過慮,劉大人和馮將軍正在來京師的途中,另外,劉銘傳老將軍也有一些意動了。”
孫毓文所說之馮將軍,指的是抗法名將馮子材,劉大人指的是湘軍名宿劉坤一,甲午戰爭之後,馮子材極力請求率領軍隊從兩廣出發,抗擊日軍。
不過當時由於戰事不算緊急,光緒也就沒有同意,畢竟誰也不知道法國佬會不會從越南過來趁火打劫。
現在日軍已經進入中國境內,光緒就不得不考慮他的請求了,隻是,讓七老八十的老將再上戰場,他感到一陣心酸啊,大清國,從何時開始,已經變得暮氣重重了。
劉銘傳是銘軍創始人,淮軍老將,威望盛隆,如果此人肯再次出山,不說還會不會作戰,至少前線的眾將不會不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