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城西郊,出了灞橋,路邊有一個茶樓酒肆,樓上牌匾用行草大書“禦風樓”,牌匾並沒有題款。借著灞橋的柳色,和西郊的山脈,禦風樓在這裏也算是獨樹一幟。
這裏每天人來人往,不懂行的呢每天在這裏喝茶吃酒,這裏的蔬菜做得別具一格,酒也是來自蜀地的劍南春陳釀。而真正懂行的則是來這裏找扶搖子解惑的。
或許京城老百姓對當今宰相是誰未必知道,但是對京都西郊扶搖子陳先生,卻沒有幾個不知道的。
據說扶搖子大到尋人找物,小到算卦看相,沒有不準的。扶搖子姓陳,名禦風,相傳為蜀地人。
禦風樓分兩層設計,一樓外圍搭了個茶鋪,正廳則是酒肆。樓上是陳先生看相算卦的地方,平日裏陳先生坐在二樓的閣樓窗口,窗口正好對著樓下來來往往的人,陳先生經常一言不發,默默的看著來往的人。
禦風樓有個不成文的規矩,就是來往客人自己拴馬,自己擦桌子,不可以點菜,客人隻需要告訴有無忌口,小二變根據人數上菜。剛來的客人或許會抱怨幾聲,但鄰桌的變會幫忙解釋圓場,漸漸的都變成了常客。
今天,茶鋪裏四張桌子坐了三桌,酒肆了坐滿了客人。臨近窗台背靠牆角的坐了一位青年公子,一言不發,麵前的三碟菜並沒有怎麽吃,倒是酒喝了不少。另外一桌坐著四人,青衫便衣裝束,但坐姿態勢一看就是官府中人。靠近櫃台的坐著幾位儒生,似乎並不在意周圍人群,正在高談政局時事。
“聽說京都八大豪紳是被忠義社的人殺得。”
“我看不見得,誰殺人了還會把印符打上?估計是栽贓。”
“我看啊,就是忠義社幹的,平日裏八大豪紳投機倒把,強買強賣,忠義社這樣做也算得上是為民除害。”
“那八個人確實不是什麽好東西,可是他們死後,老百姓也不見得好,買米買藥買不上不說,其他的也是坐地起價,一鬥米都炒到五錢銀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