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遊俠
遊俠是我國古代社會中的一部分特殊人群,在不同的曆史時期,曾經對政治、社會產生了不同的作用。
遊俠在戰國、西漢時期盛行,戰國四大公子孟嚐君、平原君、信陵君和春申君都仗義疏財、具有豪俠之風。而另外崇尚兼愛、非攻的墨家,則是一直傳承著兼濟天下蒼生的理念,在戰國時候,對當時的政治、經濟和社會產生了非常大的影響。
唐朝遊俠之風和遊俠文化思想,在當時以及後世,都是影響極其深遠的。從初唐以李白、王昌齡等為代表的遊俠詩歌、繪畫等,到中唐及後唐的唐傳奇、小說等,都有著太多描述遊俠的佳作。
那麽,到底什麽是俠?遊俠是什麽樣的社會麵貌呢?遊俠可以是士大夫裏偏向尚武的一類,作為一特殊的社會人群。遊俠很多時候做的是刺客的事情,但是和刺客又有著不同,刺客,顧名思義,是對受人雇傭懷挾兵器進行暗殺之人的稱謂。而俠除了感人恩義、忠義所托,不惜犧牲外,他們明大義所在,絕不盲目信於雇主的指派,充當低級殺手。
更多的是儒家、墨家思想下,出於墨家,入於儒家。故人有言:孔子之徒為儒,墨子之徒為俠。而遊俠則儒墨風格,曆代墨家巨子均以急天下之難,有力者疾以助人,有財者勉以分人。主張以富濟貧。
總之,墨家受人之托,忠人之事,勤生薄死,不惜以身報之的行為,還有渴望平等相待,嫉惡如仇,在墨家看來是習以為常的事情,而在常人看來就是俠之行為。
墨家在春秋戰國時,其學說、主張和行動,都赫赫有名,後經過曆代的洗禮,墨家慢慢衰敗下去。到了隋唐時期,理想主義的墨家基本上已經不存在了,或者說已經在社會上沒有其影響力了。
而我們的故事,也正是和墨家有著千絲萬縷的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