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子:遺忘的帝國
悠悠曆史,在久遠的長河中,華夏大地周邊崛起過很多少數民族建立的王國,特別是北部和西北部的遊牧民族,幾千年的紛爭中,深遠的影響著華夏曆史的進程。
而在這些王國中,有一個一直被華夏曆史遺忘的帝國,那就是喀喇汗王國。有關該王朝的建立民族及其建立時間問題,一直是個未能破解的曆史之謎。長期以來,學術界眾說紛紜,莫衷一是。
喀喇汗王朝是由漠北回鶻西遷到蔥嶺以西的一支,再聯合當時在這一帶地區活動的其他民族和部落聯盟,如樣磨、葛邏祿等創建的一個地方政權,建立“黑汗王朝”。據說汗國的創始者名叫毗伽闕•卡迪爾汗。大約在公元880年前後,卡迪爾汗死後,二子分領其部眾,長子巴紮爾建都於八拉沙袞,就是今天的吉爾吉斯斯坦共和國境內的托克馬克,自稱阿斯蘭•喀喇汗(意為獅子汗),是為正汗;次子奧古爾恰克建都怛邏斯城,自稱布格拉•喀喇汗(意為公駝汗),是為副汗,當時的喀什噶爾一帶也歸其所屬。
喀喇汗汗國是阿爾泰山傳統的雙頭體製,有兩個大汗。阿爾斯蘭汗為大汗,意為“獅子汗”,與布格拉汗(公駝汗)均為喀拉汗王朝大汗的封號,後者為小。獅駝國的來曆便是如此。
但是可以記載的喀喇汗國的史料非常少,以至於就連一般的曆史愛好者都不熟悉這個帝國。喀喇汗國強盛的時候,周邊的高昌回鶻、吐蕃以及歸義軍等莫不對他敬畏三分。而之所以喀喇汗國被華夏曆史遺忘,也得益於高昌回鶻及歸義軍,他們在爭鬥中成功的抵禦了喀喇汗國南下入侵華夏的腳步,從而避免了中華大地更多的戰亂和無妄之災。
神秘得喀喇汗國強盛之時,據有東起庫車,東南起羅布泊,西至鹹海、花剌子模,南臨阿姆河,北至巴爾喀什湖、七河流域的廣大區域。其騎兵部隊戰鬥力之強,席卷過得大地可以用廢墟來形容,但由於其遊牧性質較重,占領一個城池後,基本上很難在這個城市上建立更好的耕作經濟和城市建設,故而每到秋冬季節,喀喇汗國便會有小汗王帶來部隊南侵,大汗王則坐鎮全國籌集南侵的資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