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細微之處
楊宇風看了看說道:“既然蘇警官這麽好學,我就給你上上語文課。第一句話,2月14日和情人節兩個詞是同義反複,2月14日就是情人節,情人節就是2月14日,沒必要囉囉唆唆地說什麽2月14日情人節,那完全是廢話。”
“原來這樣啊,”蘇鏡繼續問道,“那‘賺取網絡黑金’和‘牟取不正當收益’之間又有什麽區別呢?”
“沒有區別,”楊宇風不屑地說道,“但是之前已經說了一句‘賺取了第一筆網絡黑金’,後文再用‘網絡黑金’這個詞,就顯得重複累贅,語詞貧乏。”
“懂了懂了,原來是這樣啊!”
“哼哼,”楊宇風說道,“我不知道蘇警官什麽時候也學會審稿子了。”
“不,不,我不是審稿子,我是審人性,從這個小小的改動裏,洞察人的某種心理狀態。”
“那你洞察到什麽了?”
“什麽都沒有。”
“哼。”
“就因為什麽都沒有,我才覺得奇怪,”蘇鏡麵向眾人說道,“楊宇風楊製片是個什麽樣的人,不用我說,大家也都該知道吧?事業心非常強,好勝心也非常強,對工作非常認真負責,但是這種認真絕不是這種摳字眼的認真。我記得很清楚的是,6月29號,有一個記者讓你趕快看稿子,他等著配音。你當時問有沒有市領導,當聽說稿子裏沒有市領導的時候,你說不看了,讓他直接配音去。還有,7月5日那天,蘇楚宜在做一條新聞,是寧子晨被殺案的後續報道,蘇楚宜說沒有畫麵,而你說‘沒事,沒畫麵用幾張照片就行。’而我跟很多記者聊天時得知,楊製片是很少改動稿子的,除非有原則性的錯誤,確實需要改動,而其他語詞、修飾方麵的瑕疵則很少改。所以,我得出一個結論,楊製片是一個成大事不拘小節的人,隻要新聞本身吸引人,用什麽畫麵、如何措辭,都是無關緊要的。可是,你卻對一句話如此耿耿於懷,是為了什麽呢?”蘇鏡環視一圈,繼續說道,“我們來看看修改時間吧,剛才說了,你最後一次修改這篇新聞,是在19:36,在這之前,你在哪裏呢?19:23,展明秋在化妝室門口遇到你,想跟你求情被你拒絕了,展明秋走了,而你走進了化妝室;這個時候,寧子晨正在給蘇楚宜配音;19:28分,寧子晨配完音回到化妝室,你開始跟她談改變播出風格的事情,結果沒談攏;19:35,寧子晨說要上廁所便離開了化妝室,而你也是在這時候走的。從化妝室走到編輯房要十五秒鍾,你改這篇稿子的時間不到一分鍾,在這麽短的時間裏,你竟然能把一條已經終審過的新聞再改動一遍,我很佩服你啊!而這幾個字的改動,無非就是為了讓蘇楚宜單獨走進化妝室,目的跟之前一樣,就是為了多一個嫌疑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