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大明寶藏(全兩冊)

第三章 營救人質

1

鍾山炮台位於青島市區東南部的鍾山上,德軍占領青島期間共修建了九個永久性炮台,鍾山炮台是其中之一。

鍾山海拔不到二百米,因為形狀如同一個倒扣的古鍾而得名,山的正南麵就是膠州灣,德軍從1899年開始修建鍾山各炮台,經過6年的緊張施工,於1905年整個鍾山炮台及指揮體係全部完工。共建有五個炮台,其中三處是海岸炮,安裝有德製克虜伯350毫米口徑榴彈炮,用於封鎖整個膠州灣。兩處是88毫米速射加農炮作為局部支援火,封鎖山前的海岸線。

除炮台外,鍾山上還有兩處指揮中心,一處位於山峰西南側的高地上,主要對海觀測,屬地下通訊指揮所掩蔽部。另一處位於山頂上,為炮兵射擊觀測指揮所地下掩蔽部。地下建築分上中下三層,有幾十個房間,均有地下通道相連接。德軍還在山的西北坡半腰處修建了臨時彈藥庫,永久性水源泵站、地下運兵道、發電站及後勤供應設施等。

鍾山炮台是第一次世界大戰亞洲唯一的戰場,日軍占領炮台後將這裏的大炮全部炸毀,隻留下了鋼筋混凝土澆鑄的炮台。因為鍾山遍布茂盛的鬆、槐和低矮灌木等植被,很少有人來到這裏,人煙稀少隻有冰冷的水泥掩體**在地麵。

東方焜和阿強到達青島後就先來到鍾山察看地形,倆人沿著雜草叢生的小路向山上爬,因為很少有人走過,有些地方需要撥開枝繁葉茂的樹叢才能過去。

納粹上校提到的三號炮台位於半山腰處,倆人喘著粗氣爬上了炮台堅實的環行防盾牆,整個炮台由炮位和掩蔽部兩部分組成。

東方焜四處查看了一下,炮位呈南北偏西走向,長約30米,寬5米,緣頂蓋用鋼筋加混凝土澆築而成,在頂蓋上又堆上沙包,以增強抵禦敵方大口徑榴彈及實心穿甲彈的破壞能力。掩蔽部內有五個串聯大房間,兩端最外的房間為大炮的彈藥庫,中間三個房間則為炮兵居室,單門四窗,門窗均朝向西南。掩蔽部牆壁厚度有1米,石塊砌質,地麵為小型鵝卵石壓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