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祖用十分具有威嚴的語氣說出這句名言,這是司馬遷對孔子編纂出的《春秋》一書做的評價,在那個世道人心皆衰微,四處充斥著邪說與暴行的時代,人們從來不講道義與品性,臣子謀逆君主而弑君、孩子忤逆父親而弑父的現象隨處可見。
而孔子編纂《春秋》的目的就在於改變這一社會普遍現象而匡救時弊,盡管是以一己之力,也不願看著這世道如此混亂不堪下去。
或許連孔聖人自己也沒有想到,這在當時違背社會主流情形的決定,竟然能影響一個國家、一個時代乃至一個文明的發展。
《春秋》,天子之事也。是故孔子曰:知我者,其惟《春秋》乎?罪我者,其惟《春秋》乎?
孔子將《春秋》一書看做他的第二次生命,所以從書中字裏行間滲透著他的思想與主張,這“義”字便充斥在書中的每一字每一句當中,可謂是微言而大義。
“人與獸的區別就在於獸隻有本性,而人有理性。如果一個人沒有道德與底線,那與禽獸也就沒有區別。我能教給你的東西有太多,但這取決於兩點,能不能聽的懂學的通在於你的努力,而教不教則在於我,如果你不能建立你的底線堅持你的原則,那我教你再多隻會害了你。”
阿祖不知從哪拿出本《春秋》慢慢翻看起來說到。
“這《春秋》乃是孔聖人所編,關聖帝君一生熟讀《春秋》而又可倒背如流,關將軍如此義勇雙全,少不了自幼讀書的緣故。如果你能通讀完這本書,過了我的考驗,那我將會將所有你能學你想學的知識全部傳授於你。”
還沒等元傅柔激動的要去接阿祖的話便被他打斷。
“當然,一切的前提都在於你的品性如何。若是你讀不懂其中含義,就再去《左傳》,兩本搭配著看,對你隻會有益而無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