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走訪工作進行之初,好像已經出現了一點可疑之處,我沒想到被害人在不同人眼裏的差別居然如此之大,呂曉範眼裏的優秀姑娘,怎麽就成了同學心目中的討厭對象?一個看上去光鮮亮麗的海歸,為何會被其他人如此詬病?二者的反差實在讓人覺得有些不可思議。
除此之外,在對袁瑩瑩進行問詢的時候,鍾健的反應也很值得推敲,雖然現在他沒說明什麽,但我十分相信這個刑警隊長老辣的眼光。
不知道他看出的破綻會不會真的關係到案子本身,或者說袁瑩瑩是否對此事有一定了解,隻不過自己隱瞞了一部分,現在都不好說。
其實最初我們覺得走訪和問詢的著重點就在於袁瑩瑩,畢竟她是與呂曉範聯係最多的人,就算此人對案情的相關線索了解不多,但至少我們會得知一些死者基本情況。
但問到現在,我們對於她所知的信息感到十分失望,關於她日記內容提到的東西,關於她的情緒變化,我們其實都一無所知。
而對於呂曉範同學的問詢還在繼續,我們沒想到她們能提供這些不一樣的東西來,兩位同學一開始就提出了一些值得思考的線索,被害人的性格似乎很讓人反感,她在常人眼中難道看上去真的不太惹人喜歡,那她會不會在無意間與某人結下了仇怨,現在還有待繼續查證。
“根據你們剛剛所說,呂曉範的人緣基本上算是一塌糊塗,那她有沒有在這兩年與人產生過大的矛盾,或者說她有沒有做出讓人覺得無法忍受的行為來?”鍾健問到這兒,不得不提醒道:“就比如經常揭某人的傷疤,言語刺激到特定的人,或是她對某人有過大程度冒犯?”
二人聽了問話,都慢慢思索起來,看得出來呂曉範雖然為人張揚,但鍾健所說的這些情況其實並沒有出現過多少次。不一會兒,其中一人答道:“其實細細一想,小範好像平時對誰都有些毒舌,但她也並沒有特定要針對的人,如果真的會有人對她懷恨在心,那也隻是一時不爽,並不可能到達仇恨的地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