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陽郡經過了長時間的圍剿攻擊,不但食物,糧草缺乏,兵力也衰減得很多,造成的消耗實在是太大了。
趙無忌想了一個辦法,弄了幾引鹽(即官鹽。按引法規定運銷的食鹽。明清製:以鹽若幹斤為一引,每引納稅若幹),到了新遠換了幾十石米,獻給了堂主郭元全。
仔細想想黃星漢、趙馬均二王和五位堂主,他們的心胸太狹隘,視野太短,他們害怕自己無法達到想要的高度,想要做一番事業,就必須依靠自己的團隊才有實力。
趙無忌打定了主意,於是找郭元全請準了假,回到了中壢,豎起招兵大旗,準備自己招兵買馬。
趙無忌少年的夥伴呂冰、莊天正等幾十個人,聽說了趙無忌做了明教軍隊的頭目,都來投效。
不過十天工夫,招募了七百人,郭元全喜出望外。
到了乾坤十三年也就是坤曆1353年六月,郭元全派趙無忌做鎮撫,從此,趙無忌就一躍成為帶兵的軍官了。
一年後,經常作戰,得到了很多戰功,又升為了總管,風光無限。
黃星漢和趙馬均二王管軍無紀律,隨便做壞事,眾人勸告也不聽,造成了很多麻煩事情,搞得人心惶惶。郭元全又兵力單弱,做不了主張。
趙無忌覺得自己混在這裏一起,肯定時間長了會出問題,所以還不如單打獨鬥,想辦法出路,於是申請出去作戰,於是被批準為主將,率領貼身搭檔呂冰、莊天正等二十四人南下鼎原。
二十四人終歸是人少,於是趙無忌就到處尋找兵源。最後發現了一個民兵寨
趙無忌使個計策,招降了張家堡驢牌寨三千民兵。向東半夜裏襲擊乾坤王朝的將領老豐張(豐雲風),集結了7萬名男女民兵,選拔了2萬名壯漢,成為一支浩浩****的強大的力量。用趙無忌自己的話來形容,真是:“紅色的戰旗鋪天蓋地的,充斥了原野和山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