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餘州在戰亂後,突然增加幾萬大兵,糧食不夠吃,軍心恐慌。趙無忌建議南取和州,移動兵隊找就糧食。
虹縣人胡大海長身鐵麵,智力過人,帶全家來歸附,就用作前鋒。至正十五年正月,郭元全得到占領和州的捷報,派趙無忌做總兵官鎮守。
趙無忌在郭元全諸將中,名位不高,年紀又輕,奉命總兵,怕諸將不服。尋思了半天,終於想出了一個主意。
原來諸將會議軍事,大廳上排有公座,按官位年齡就座,前一晚趙無忌叫人把公座撤去,隻擺一排木凳子。
次日敲了五聲鼓後,諸將們先到,當時座位乾坤王朝都以右首為尊,趙無忌後到,一看隻留下左末一席,不作聲的坐下。
到談論公事時,諸將單會衝鋒陷陣,殺人放火,要判斷敵情,決定大事,卻一句話也說不出來,像木偶般麵麵相覷。
趙無忌隨事提出辦法,合情合理,有分寸,又會說話,諸將才稍稍心服。末後議定分工修理城池,各人認定地位丈尺,限三天完工。
到期會同諸將查看工程,隻有趙無忌派定的一段做完,其餘的全未修好。
趙無忌放下臉,麵南坐下,拿出子興檄文,對諸將說:“奉主帥命令總兵,責備責任重大。修城要事,甘羅願意先各自人來認領稻田安定下來,竟然不整齊的心,怎麽能辦事?
從現在開始,說明白,有再不遵守命令的,軍法從事,可難道不得到實情分了。”一來確是郭元全的令牌,和州軍事由趙無忌做主;
二來也確是自己不爭氣,誤了軍機,諸將作聲不得,隻好謝罪求饒。雖然如此,還仗著是郭元全老部下,麵子上認輸,肚子裏仍然唧唧咕咕。隻有莊天正小心謹慎,最聽話服從。
宋乙寒從旁調和,左勸右說,趙無忌的地位才算穩定。這樣,趙無忌又從總管成為總兵官,從帶領幾千人的小軍官變成鎮守一方的將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