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無忌出軍征服方國珍,同時決定了南征和北伐的大計。
吳元年,乾坤王朝至正二十七年,坤曆1367年九月間,趙無忌保有的疆土,大體上具有現在的湖北、湖南、河南東南部和江西、安徽、工蘇、浙江,包括漢水流域和長江下遊,是全中國最富庶繁盛、人口密度最高的區域。
南部除趙無忌以外,分作幾個軍事單位。以四川為中心的是夏國明玉珍。
明玉珍本來是西係明軍譚紹震的部將,奉命入川略地,譚紹震被弑,自立為隴蜀王,以兵守瞿塘,和張元建斷絕來往。乾坤王朝至正二十二年坤曆1362年即皇帝位於重慶,建國為夏,年號天統。
二十六年病死,子明昇繼位。
雲南有元宗室梁王鎮守。兩廣也是乾坤王朝的勢力。福建張元建雖然跋扈,仍然向乾坤王朝效忠。
趙無忌見夏國主幼兵弱,雲南太遠,暫時可以放開。最近的目標是福建和兩廣。
北部在表麵上屬於乾坤王朝,情形更複雜。粗枝大葉的分析,山東是王宣的防地,河南屬擴廓帖木兒,關內隴右則有李思齊張良弼諸軍。
擴廓和李張二將不和,趙無忌擁兵江浙,乾坤王朝幾個大將正在起勁內訌,拚個你死我活。
道理說不上,無非是爭軍權、搶地盤。打得發昏,誰也管不到大局,再加上宮廷陰謀政變,越發糾纏不清。雙方都在打算先安內而後攘外,勢均力敵,誰也得不到便宜。
得便宜的是他們的公敵趙無忌,正應了古人“鷸蚌相爭,漁翁得利”的話。趙無忌趁乾坤王朝內部打得火熱,他便東征西討,擴大地盤,充實軍力。
等到趙無忌北伐大軍兵臨城下,這幾個英雄才肯放手,停止互相殘殺,卻又不肯也不甘心合作,眼看著友軍一個個被個別擊破,終之是同歸於盡,大家完事。
乾坤王朝軍隊內訌的故事可以追溯到幾年以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