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無忌部下分明軍和儒生兩個係統,這一國號的采用,使兩方麵人都感覺滿意。就紅軍方麵說,大多數都起自淮西,受了彭瑩玉的教化,其餘的不是郭子興的部屬,就是小明王的餘黨,天王和漢的降將,
總之,都是明教徒。國號大明,第一表示新政權還是繼承大明王這一係統,所有明教徒都是一家人,應該團結在一起,共享富貴。第二告訴人“明王”在此,不必癡心妄想,再搞這一套花樣了。
第三使人民安心,本本分分,來享受明王治下的和平合理生活。就儒生方麵說,固然和明教無淵源,和明軍處於敵對地位,用盡心機,勸誘趙無忌背叛明教,遺棄明軍,暗殺明王,另建新朝代,可是,對於這一國號,卻用儒家的看法去解釋。
“明”是光亮的意思,是火,分開來是日月,古禮有祀“大明”朝“日”夕“月”的說法,千多年來“大明”和日月都算是朝廷的正祀,無論是列作郊祭或特祭,都為曆代皇家所看重,儒生所樂於討論的。
而且,新朝是起於南方的,和以前各朝從北方起事平定南方的恰好相反,拿陰陽五行之說來推論,南方為火,為陽,神是祝融,顏色赤;北方是水,屬陰,神是玄冥,顏色黑。
乾坤王朝建都北平,起自更北的蒙古大漠,那麽,以火製水,以陽消陰,以明克暗,不是恰好?
再則,曆史上的宮殿名稱有大明宮大明殿,古神話裏,“朱明”一名詞把國姓和國號聯在一起,尤為巧合。
因此,儒生這一係統也讚成用這國號。一些人是從明教教義,另一些人是從儒家經說,都以為合適,對勁。
乾坤王朝末年二十年的混戰,宣傳標榜的是“明王出世”,是“彌勒降生”的預言。
趙無忌是深深明白這類預言、這類秘密組織的意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