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牧野詭事:天下霸唱小說精選集(套裝22冊)

第十章 崔老道說書1

1

民國年間,天津衛的大小書場子多到什麽程度呢?僅在前文書提及的河東地道外一帶,就不下三四十家。蔡記書場可稱個中翹楚,是最早開業並且規模最大的一家,牌匾上的正經字號是“盛芳茶社”,以此為中心,前後左右陸陸續續開設了幸福茶社、卿和茶社、立通茶社、會友茶社、新芳茶社、順新茶社、樂園茶社、雙台茶社……這都是能坐一兩百人甚至兩三百人的大場子。容納六七十人的小書場、野書棚也不在少數。站立在地道外十字街上,四下裏一望,幌子、布招、水牌子星羅棋布,幾乎將說書這個行當推至了空前繁榮的程度。有了財源地,短不了能耐人,隨便在地道外溜達一趟,打頭碰臉的準能遇見幾個說書人。不止天津衛本地的先生,五湖四海的評書藝人也紛紛投奔至此,有能耐的借著這方寶地大紅大紫、名滿津門,也有沒能耐的,要麽改行轉業另謀營生,要麽被困於此潦倒落魄,要麽抱著腦袋滾出天津衛。

說書的藝人們為了能夠站穩腳跟,自然是各盡其能,施展出渾身解數:嘴皮子利索的擅使貫口,開臉兒、擺砌末、詩詞讚賦,說得是行雲流水、一氣嗬成,讓聽書的字字入耳,直呼過癮;身上練過的,刀槍架擺得漂亮,說到緊要之處,拉雲手、紮馬步、鐵門檻、雙飛燕,抬胳膊動腿,要哪兒有哪兒;還有嗓門兒亮堂的,南昆北弋東柳西梆,抄起來就能唱,要文有文,要武有武,文起來婉轉動聽、韻味十足,武起來鏗鏘頓挫、氣吞山河,一嗓子將整個書場子灌滿了堂,聽書的能不捧嗎?也有人別出心裁、另辟蹊徑,占據一家野書棚子,一早買幾張八卦報紙,從中挑一兩段小道消息,提前看明白記住了,吃完晌午飯往小桌子後頭一坐,手上的醒木一拍,掰開了揉碎了講這件事,連批帶講再加上一通胡吹海侃,老百姓管這個叫“念報紙”,說得越玄乎,聽的人越多,看似有憑有據,實則不靠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