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
以前南開一帶有個早市,擺攤販賣的東西,大多來路不正,有偷搶蒙騙來的,也有挖棺掘墓盜來的,還有以次充好的,要趁天沒亮看不清的時候出手。那些愛貪便宜撿洋落兒的主顧,特意摸著黑來逛。買賣雙方不喊不叫,不嚷不鬧,討價還價拿手比畫,一個個來去匆匆,好像陰間集市,因此俗稱“鬼市”,這個民間自發形成的舊貨市場至今仍有。
上述景象是解放前,近幾年鬼市搬來轉去,人越來越少了,也淘不到什麽好東西了。前幾年鬼市還在西市大街的時候,我和一個哥們兒去那兒轉悠。哥們兒瞅上一個玉製小掛件,青綠通透的一隻蟾蜍,額頂有塊天然的紅斑。賣東西的小老爺們兒說這東西不是好來的,俗話說江湖財江湖散,不散有災難,真是這麽回事,打他爺爺那輩兒得著,家裏就沒好過,所以拿出來想賣掉。
當時我那哥們兒認為鬼市上沒真話,也不想聽那小老爺們兒說故事抬價,直接討價還價,反正是買的貶、賣的抬,到最後二百二十塊錢成交。拿回家這玉蟾就沒了,大概是他老娘收拾屋子時給放到哪兒了,轉過年來他家老爺子出了車禍,家裏的底商也被合夥人占了,打官司把積蓄掏了個精光,真不好說這些倒黴事是不是巧合。
以前鬼市上發生過很多古怪的事情,比如人賣了東西,等天亮一數錢,發現全是燒給死人的冥幣。還有天津衛民國八大奇案的第一件大案——“鬼市人頭案”,也正是在此發生的,先給諸位大致說一下這個案子的經過:
解放前有個住在南市的老頭兒,每天天不亮就去鬼市擺攤兒,無非是賣些破東爛西,偶爾也收一些別人賣的物品。有一天他出攤兒出得早了,大街上黑咕隆咚的,還沒什麽人,那時也沒有路燈,有一些擺攤兒早的人,坐在攤位後邊抽煙。那煙頭上的煙火在黑暗中看來忽明忽暗,不時移動,就像一點點鬼火,這也是鬼市名稱的另一個由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