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吾輩當關之觀海聽濤

第十六章:左耳計劃(1)

青港鎮,郭聰和張瑜駕車在雨中飛馳,火速趕往鐵路轉運站2號堆場支援董皓,窗外大風鼓**,陶雅莉的話一遍遍的在郭聰腦中回響。

三年前,都靈。

都靈作為意大利第三大城市、皮埃蒙特大區首府,是歐洲最為重要的工業、商業和貿易的集散地,這裏有著距今600年曆史的都靈大學,作為意大利規模最大的大學之一,都靈大學以數學、化學、物理學、經濟學、法學、農學、醫學和心理學等基礎學科的研究見長,陶雅莉於2012年在此取得博士學位後,順利入職當地一家私人生物醫學科技試驗所。不到半年時間,她便憑借過硬的專業能力和管理水平成為一間重點項目實驗室的負責人。

陶雅莉負責的項目很複雜,簡單來說即為——高分子人造胃黏膜,代號:Number5(5號項目)。

眾所周知,動物或人的特定器官把食物變成可以被機體吸收養料的過程,稱之為“消化”,在這一過程中食物裏的澱粉、蛋白質、脂肪等大分子物質,在消化酶作用下轉變成能溶於水的小分子物質。談起“消化”,就離不開一個重要的器官“胃”。

胃,是一個大的蠶豆形肌性空腔髒器,是儲存食物的器官,胃通過有節律地收縮,使食物與酶混合。胃酸由胃的壁細胞分泌,具有極強的腐蝕性,能將食物分解成流體狀的食糜。那麽問題就來了?既然胃酸腐蝕性這麽強,為什麽沒把胃自己給“消化”掉呢?究其原因,奧秘便在於這層位於胃腔和胃黏膜間隙之間,由上皮頂部細胞膜和相鄰細胞間的緊密連接,與胃黏膜表麵的黏液構成的“黏液-碳酸氫鹽屏障”,正是它有效的保護了胃黏膜免受胃內鹽酸和胃蛋白酶的損傷。生活中,很多病患因胃黏膜脫落受損、急性胃黏膜病變、糜爛性胃炎或急性出血性胃炎導致脹、胃疼、胃炎、胃潰瘍、甚至胃癌。正常情況下,胃黏膜具有一係列的自我修複機製,包括粘液-碳酸氫鹽屏障、黏膜屏障、黏膜血流量、細胞更新、前列腺素和表皮生長因子等,常規用藥可選擇唯達舒、奧美拉唑等,但這些藥物隻是提供了一種一般胃黏膜保護劑,其作用主要是在胃黏膜表層形成新的藥物保護層,隔離胃酸和有害物,減少對胃黏膜的刺激,從而為胃黏膜自行修複創造一個良好的環境。但是,對於一些已經受損且發生實質病變的胃黏膜疾病患者而言,這種自我修複無疑是十分有限且緩慢的。陶雅莉團隊在研究中發現:人體的器官或組織在受到損害後,在自我修複的過程中必須形成新的血管,使其起到營養供給和清除雜質的重要作用。而將生長因子或遺傳物質注射到目的組織部位可以引發組織生成,而這一操作,完全可以在體外通過培養一種刺激單核細胞再生水凝膠,複製所需的局部組織,再通過微創手術移植到製定的位置。她的團隊研發計劃就是:用人造高分子材料,人為的製造出一片胃黏膜,修補到指定的胃壁位置中去,從根本上治愈該類胃腸病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