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宗母張氏,夢崔府君擁一羊,丁未生孝宗於秀州。高宗選養宮內,賜名璦,適與崔府君同名。”——《宋人軼事匯編》
…………………………………………………………
大理寺門前,三十三歲的宋青玉沒有穿官服,夜深人靜,他身著一身簡單的白色文生公子裳,負手矗立在冷風之中。他的相貌很普通,平時也不愛言談,總是自己一個人翻閱各地官員上報死刑的案件。大部分的死刑案件都要先上報大理寺,然後上報刑部,刑部批下來,才能處決死判刑犯人,就是怕這裏麵有冤案。
宋青玉官至大理寺少卿,滿朝文武,他可能是最我行我素的一個。他很有才學,三十三歲大理寺少卿,這個官位就很高了。他從不和任何人交際,不加入任何黨派,隻埋頭死刑案件的複查避免冤案的發生,幾乎是一種半官半隱的生活。
但是今天在朝上,他的老師史浩舉薦他去解決殺人祭鬼的案件。他知道,他躲在大理寺裏查查案寫寫詩的悠閑日子到頭了。不管他願不願意,他馬上就會被卷入奪儲的權力鬥爭之中。他會身不由己地站在時代的風口浪尖裏,不得不選擇一個陣營,加入這場危險的遊戲。
趙構原本有一個兒子,體弱多病很早就夭折了。小太子夭折時趙構還很年輕,才二十多歲,但奇怪的是他後來再無子嗣。有一種說法是,金兵連夜奔襲揚州時,他正在後宮行樂,聽到金兵來襲倉皇出逃,由於受到驚嚇的緣故,導致後來……你懂的。這個……怎麽說呢?不能全信但也未必全是空穴來風。
不管怎麽說吧,趙構膝下無子,先後收養了兩個皇侄,一個是普安王趙璦,一個是恩平王趙璩。兩個人都是郡王,高宗都親賜府邸,人稱“東西府”。現如今,趙構不再年輕,生育基本無望,大臣們不斷上書請求趙構早日立儲。趙構沒有親兒子,未來皇位的繼承者,必然就是在東西府的兩位養子之中選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