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夫行年七十有四,日閱佛書四五卷,早晚食米一升,麵五兩,肉八兩,魚酒佐之,以此為常。”——《容齋隨筆·四筆》
“百年七萬兩千飯”——《香山集》
…………………………………………………………
宋青玉:“這首詞不是你填的,是一個叫沈唐詩人填的。”
李河洛點頭:“確是如此,但是,隻說出出處可不算對啊。”
宋青玉:“這首詞很奇怪,出自沈唐之手,卻又不是沈唐所做。”
李河洛故意裝出一副不懂的樣子:“宋大哥,這話說得小弟糊塗了,什麽叫出自沈唐之手,卻不是沈唐所做啊。到底是不是他做的?”
宋青玉開始講解器牆上的念奴嬌:“大宋有很多有才華的詞人,但這首詞絕對是一個例外,不是它多驚采絕豔,而是它成文很特別。”
說道這裏,李河洛就已經清楚,宋青玉確實是知道了這首念奴嬌的端倪。但是,他還是小心翼翼地問道:“還請宋大哥賜教。”
“河洛賢弟,既然是你謄抄了這首詞,你能不知道嗎?”宋青玉用筷子給李河洛夾了一塊魚肉,說道:“來,吃菜,我最喜歡吃的就是紅燒鯉魚了。從菜上來,就沒看你怎麽吃,不要拘謹。”
李河洛很為難地說道:“宋大哥,不瞞您說,小弟家徒四壁,每日隻食二餐。現在並不餓,隻是盛情難卻,陪大哥吃上幾杯而已。”
宋青玉端起酒杯:“哦,是這樣啊。來,賢弟請。”
“宋大哥請。”
宋代以前,平民百姓沒有三頓飯這麽一說,大都是吃兩頓飯,隻有王公貴族才吃三頓飯。到了宋代,一些百姓也開始慢慢轉變,從兩頓飯變成了三頓飯。但是,這也不是一天轉變過來的,很多老百姓,特別是窮苦一點的,還是保留著兩頓飯的習慣。所以,宋代並不全是一日三餐,有不少百姓還是每日兩餐,早晚各一頓,中午不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