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陽,古稱斟鄩、西亳、洛邑、雒陽、洛京、京洛、神都、洛城等,位於河南省西部、黃河中下遊,因地處洛河之陽而得名,號稱一十三朝古都。
城市建設依古城為軸,八關都邑,八麵環山,五水繞洛城,新老城區並立。
與燈火通明,車水馬龍的新城區相比,位於洛陽老城的德猷門,夜生活幾乎為零。此刻又正值後半夜,漆黑的大馬路上,空無一人。想叫一輛黃包車簡直是癡心妄想,害得腿兒著走了好幾裏地的魯絳直吵吵後腳跟疼!
虧了根叔在路口呲了半小時涼風,才從路燈杆子底下攔住了一台四輪馬車!在北平,人們管這種馬車叫做“馬拉轎子車”, 為什麽叫做馬拉轎子車呢,因為在有人力車和電車之前,京津兩地出行代步的工具最主要的就是畜力,除驢以外,騾車和馬車都曾經非常盛行。即便有了電車以後,因為線路少和道路不平,畜力交通工具在民國期間仍然無可取代。馬車分為載客馬車,質量好的叫“轎子車”;運貨的馬車,俗稱“大車”。高級的專用載人馬車叫做馬拉轎子車,簡稱轎子車。
我們一行四人緊縮在這輛轎子車的後座上,晃晃悠悠的直奔含嘉倉方向而去。
趕馬車的是個當地的菜農,農忙種菜,農閑趕車,話少心黑,沒五六裏遠的路,訛了我們足足三塊大洋!
“城門城門幾丈高?三十六丈高!騎白馬,帶長刀,城門底下走一遭……”菜農打了個酒嗝,悶聲悶氣的哼著拗口的戲腔,遠處的夜幕下,一段破敗卻巍峨的城牆猛地闖入了我們的眼簾……
“大業元年,煬帝建東都洛陽,在宮城東建含嘉倉。德猷門是這座天下第一糧倉的閘門——德猷門開,說明天下饑荒,德猷門閉,意味著四海豐登!”我打了一個噴嚏,一邊指點著遠處的城牆,一邊小聲的作著解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