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翠安靜地趴在腳下,睡得正香。
夏小滿打開《凶手夜未眠》的評論頁麵,看得心驚肉跳。
“廢話連篇,無趣、拖遝、不合理的地方太多,不明白這樣的書怎麽能出版,浪費我的時間!”
“被故事簡介所吸引,結果發現最精華的部分全寫在簡介中了。故事實在太簡單了,幸好講得沒那麽生硬,希望下一步(部)可以再寫得出彩一些。”
“開頭很撲朔(迷離),前半部分讀來感覺還是很吊人胃口的,但是到了後頭圈子兜得大了一些,結局較為平常吧。”
……
讀者評論五花八門,夾雜著錯別字和語法錯誤,有真心談感想提建議的,也有傾倒垃圾情緒的,不能太當回事,也不能不當回事。她經常提醒自己別看,卻又忍不住想看,看了又後悔,纏纏繞繞,心情相當複雜。
夏小滿關掉網頁,打開一份word文檔。
那天見過宋凱之後,她整理出了一份詳細的采訪筆記,十年前的槍擊案已有了大致輪廓。案發當晚,宋凱確實開了一槍,這點沒有爭議。分歧在於:警方認定他射殺了羅誌文,然後拋屍河中;宋凱卻說沒有打中羅誌文,他是自行離開的,然後就消失不見了。
宋凱堅信羅誌文沒死,一定是隱姓埋名藏在別處。
出獄後的這幾個月,宋凱通過各種渠道打聽過。羅誌文以前是市醫院口腔醫生,案發之後確實沒人見過他回過老家,幾年前母親去世也沒回來。雖然現在無法直接找出羅誌文的下落,但是通過兩個關鍵人物,也許能發現一些蛛絲馬跡。
一個是羅誌文的父親羅平,另一個是田衛琴。
如果羅誌文故意潛逃,初期肯定會小心謹慎,切斷以前的所有社會關係。但是天長日久,隨著事態逐漸平穩,防禦心理就會漸漸放鬆,孤獨感與日俱增,對親人的思念也會越來越強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