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至德二年(757年)明媚的春天到了,天氣轉暖,李亨心裏,更是充滿了春意。
至德二年(757年)二月,李亨親自率領大軍,按照與李泌的設計,從彭原郡出發,向鳳翔(今屬陝西鳳翔縣)郡一帶挺進。
此時,大燕雄武皇帝安祿山被殺的消息,也傳遍了整個鳳翔郡,大燕叛軍士氣漸衰。
自從安慶緒殺其父安祿山,在洛陽自立為帝後,大燕叛軍內部,各個強權將領之間,相互爭權奪利,已達白熱化之境。
大燕偽政權內部,也發生了分裂,對大唐朝廷的平叛行動,更加有利。
抵達鳳翔郡剛剛十天,朔方鎮節度使郭子儀率領的朔方鎮得勝之軍,也奉皇帝的旨意,從河東郡趕來鳳翔郡,與皇帝會師。
隴右、河西、安西、西域等鎮的勤王軍隊,也已經陸續在鳳翔郡會齊。
從江淮等地征發的物資糧賦,也已運抵洋川(陝西省洋縣),漢中(陝西省南鄭縣)等地。
大唐王朝反擊叛軍的各路兵馬,終於集結完畢。萬事俱備,一切似乎都已經準備就緒了。
好消息接踵而至,李亨的心情,顯得更加激動和迫切,恨不得能夠一鼓作氣,徹底地消滅叛賊軍隊,奪回二京,回歸兩京,迎回太上皇。
到了鳳翔郡不久,李亨就急急忙忙地召集文武百官,舉行禦前會議,商討下一步具體的進軍方略。
2
“諸君,我大唐官軍現今是兵強馬壯,兵精糧足,勢不可擋。而叛軍是日趨窘困,士氣衰微,日落西山
朕私下認為,反攻叛軍的條件,已經完全具備。朕決定,大軍先行收複兩京,以便號令天下,大振民心。”
禦前軍事會議上,李亨神采奕奕,神態威嚴地向文武大臣們宣布討伐大燕叛軍的進軍方略道。
“陛下英明!擒賊擒王!陛下發布的策略,首先攻擊二京,然後掃清殘敵的決定,是高瞻遠矚、深謀遠慮的英明決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