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此次攻打長安清渠的失利,不是由於朝廷的決策不當,戰略指導方針有錯誤,也不是大軍的準備不足啊!
那麽,究竟是什麽原因造成的呢?”
作為指揮平定大燕叛賊最高指揮者的大唐皇帝李亨,始終也不肯承認,是自己的決策錯誤所致。
也許,李亨想在臣民的心目中,建立一個君王永遠正確的觀念,以免臣民,挑戰皇帝的權威。
不久後的一天,李亨照例,主持朝會,召開禦前軍事會議。會上,李亨明知故問,詢問文武百官道:
“諸君:
朕認為,官軍清渠作戰的失敗,主要還是敵眾我寡,朝廷的軍力不夠強大,士氣不振,士卒們的戰鬥力不強所導致啊!
既然如此,朕將如何解決這個問題呢?請問諸君,你們可有什麽好的建議,可以指教朕的?”
軍事會議上,作為大軍副元帥的朔方鎮節度使郭子儀等將領,當然樂於聽見皇帝得出這樣的結論,以免承擔失敗的責任。
於是,作為大軍副元帥的郭子儀等官軍將領,就也跟著隨聲附和皇帝的意見,堅持這樣認為。
天下兵馬副元帥郭子儀出班,向李亨建議說道:
“陛下英明!陛下的看法很對很對!
臣以為,隻有增加軍隊實力,保持官軍的絕對優勢,才能夠更有把握地消滅堅守兩京的叛賊。
微臣發現,回紇汗國軍隊兵精將猛,兵強馬壯,具有銳不可當的戰鬥力,是一支非常可怕的軍事力量。
微臣建議陛下,請求回紇可汗,能夠多派援兵,來支持大唐朝廷的平叛大業。”
“郭愛卿的建議很好!朕虛心接受!”李亨讚賞天下兵馬副元帥郭子儀的建議說道。
君臣不謀而合。
李亨立即派出大唐朝廷的使節,向回紇汗國可汗藥羅葛磨延啜,再次發出了借兵的請求。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