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貓命:貓係列第二部·續章

第十七章 命案調查

(壹)

星期一,王裕貴體內的毒檢報告出來了,毒物名稱一欄裏卻是寫著未知,旁邊則是印有我的導師董孝林教授從未見過的一個分子結構。

然而,我在看到這個分子結構時,神情一下子變得麵無血色,是回想起了方晴通過研究所分子生物學實驗室內的透射電子顯微鏡,將BT-513的分子畫麵展示在了顯微鏡成像記錄係統顯示器上的情景。

導師眼見我的臉色很奇怪:“沈平治,你怎麽了?”

“這是BT-513毒蛋白。”

“BT-513?”顯然,導師對這個代碼感到有些陌生。

與此同時,莫直徽帶著他的助手崔亮也風風火火地來到了我們學校法醫部的辦公室。

“董教授,您一早給我打電話說毒檢報告已經出來了——”

“莫警官,真不好意思,之前,我初步分析死者是因蠟樣芽孢杆菌而中毒身亡,但我沒找到與之完全相匹配的分子結構。”

當即,莫直徽的臉色立馬變得嚴峻起來:“那到底是不是蠟樣芽孢杆菌中毒呢?”

我則是跨前一步,解釋道:“是BT-513。”

“BT-513?”從崔亮的表情可以瞧出,這小子完全不知道這個代碼表示什麽意思。

“莫警官,可否借一步說話。”

於是,莫直徽跟隨我移步來到了辦公室外的走廊。

“想必轉基因技術,莫警官多少應該有所耳聞吧?”

莫直徽點了點頭。

“BT毒蛋白即蘇雲金杆菌的簡稱,屬於好氣性蠟狀芽孢杆菌群,它是從地中海粉螟的身上分離而出的一種極具殺蟲力的細菌。而這種毒蛋白因可產生內毒素,即伴孢晶體,其一旦進入昆蟲的腸胃,可使其腸道在幾分鍾內麻痹,進而造成昆蟲停止取食,並很快破壞其腸道內膜,這使得細菌的營養細胞易於侵襲與穿透腸道底膜進入到血淋巴中,最終導致昆蟲因饑餓和敗血症而死亡,所以也被應用為最廣泛與最具潛力的毒蛋白基因。至今,已有將近一百八十個不同代碼的BT殺蟲晶體蛋白基因被克隆及測序,並被廣泛應用於農作物抗蟲改良方麵的研究之中,而這種代碼為BT-513晶體蛋白則是最新研發的品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