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虎鈴經》對於謀的觀點讓王世川很有啟發,前世在商場上更是因為這些理論而打贏了一場又一場戰役。
如今拿來應對,也是得心應手。
李光弼點了點頭,表示接受,而後又道:“將軍剛說,一曰智,二曰仁,仁是指出師有名,為仁義之師的意思?”
打仗嘛,都講一個師出有名,沒有也得編一個出來。
什麽鋤奸邪,清君側,仁義之師才能得擁護。
不過說穿了,沒理由又如何,勝者為王敗者為寇,成了,史書怎麽寫還不是由勝利者說了算。
可王世川覺得,就算如此,也不能行不義之戰。
“李郎將說的極是,仁,便是要師出有名,戰爭總是勞民傷財之事,不管對於自身還是對於對方,百姓何辜?”
王世川對於戰爭的看法大多數來自於他那個年代的國際爭端,導彈橫飛,高樓大廈瞬間化為烏有。
昨日還其樂融融的一家人,可能第二日就隻剩了一個。
百姓被當做盾牌,孩童被迫拿起槍。
本該是讀書玩樂的年紀,臉上卻是帶著殺意的冷漠和仇恨!
世界本不該如此!
王世川想著不禁感歎道:“戰爭對百姓來講,危害極大呀,妨民之農、妨民之業、妨民之財、妨民之力、妨民之生!”
眾人皆是讚同,若是不起戰事,百姓得以安居樂業,便是再好不過的事了。
“可是,”皇甫惟明此時開口說道:“窮兵黷武,無端挑釁,必然是妨害百姓,可是若是外人挑釁咱們,要搶咱們東西,也讓他們打讓他們搶?”
胡人時不時在邊關騷亂,今日叛了搶掠牛羊,明日看著形勢不對再投降,若是不打回去,也妨害邊境百姓呀!
“那定是不成的,胡人都欺負到咱們頭上了,難道還得受著呀!”郭子儀第一個反對,而後突然想到什麽,為難得掃了一眼李光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