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初,當我第一次暈船時,我曾經腹議詬病過海螺號的結構。這種遠洋船,又不是客船,弄三層上層建築幹啥。即便有地圖室,實驗室這種占地多的房間,也不至於三層吧。
加上甲板下裝載也少,我趴在船頭都能看到若隱若現劈浪斬水的球鼻艏。所以當初我開始暈船時,我猜是海螺號的設計不合理造成的。後來才知道,這樣的穩定表現實屬上佳,海螺號絕對在優秀的範圍內。
現在海螺號的甲板在洶湧的海浪中若隱若現,我終於知道了瓊斯說的“請求關閉甲板密封層”是什麽意思了。同時也恍然大悟,怪不得C層沒有什麽重要的房間,無論是實驗室還是地圖室大多都在A層,而生活區和部分重要區域則在B層。C層隻有C2和C12房間是禁地,不過現在裏麵是空的。
林駟說的水滴壓載,是探出船體外的一個壓載器,也正因為它的緣故,海螺號才又一次降低了重心。而浮木則在兩側探出,均衡浮力增強穩定性。
這一切都在已經全部打開的監控屏幕上顯示著,船速飛速的提升著,我卻感覺不到太大的顛簸,說如履平地有點誇張,可是也真的隻剩下搖曳而不是上下起伏的巨震。
不過風也越來越大了,一聲炸雷響起,閃電竟然蓋住了海螺號的燈光,慘白冷豔的光芒閃爍在操控台前我們每個人的臉上。
閃電一道一道蜿蜒的劈進海中,肉眼可見的離我們越來越近,我們需要衝出四周接連產生的幾道龍吸水後完成轉向,否則就隻能考驗海螺號的避雷針好不好使了。
如果這是一部電影,把鏡頭拉遠一定很壯觀,烏雲、閃電,四道衝天騰起的龍吸水,在龍吸水的外圍,是奔騰翻湧高於數層樓的驚濤駭浪。龍吸水夾擊形成的窄道,反倒是風浪小了一些,四道龍吸水形成天然的屏障,並且正好分布均勻互相製衡。內外動靜對比,反差極大,配上猶如世界末日般的景象,更是衝擊心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