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拉薩被卷了起來,然後我就什麽都看不到了,飛沫再次迫使我閉上眼睛。難道海螺號要被卷飛傾斜,或者被龍吸水夾擊撕成碎片了嗎?
我在船長室一直觀測風速,除了船航行會受到風速影響外,最主要的是估算海浪高度以及龍吸水夾擊的可能與時間。
這麽說吧,龍吸水和龍卷風的母體是超級單體風暴,就是我們先前遇到的那種大風暴。但一般情況下,是不會有兩股同時形成,更不會有四股,現在的情況,這在氣象學上絕對是值得研究的課題。
當然,有沒有例外呢?必須有,我們現在不就遇到了嘛……
其實氣象學上同樣有這樣的案例,並且形成的反應我們命名為“藤原效應”。也就是說理論上,兩股旋轉的龍吸水大概率會靠攏到一起。而同樣理論上,能量是會疊加的,它們會形成更大的龍吸水。
但實際上,這種情況並不會發生,因為轉速不同甚至方向不同。即便是相鄰這麽近,突然產生並變大的兩股類母體形態的龍吸水,也會有差異,於是就不存在疊加形成更大龍吸水的可能了。
這麽聽是不是感覺還挺好的,我當然沒那麽博學,我第一次聽梁程茹說的時候也挺高興,起碼危險減小了不少。可後來她又說,會並不會大,也就是說龍吸水之間會吞並,隻是不存在疊加變大。兩道龍吸水基本會在並排互旋後,能量小的進入能量大的下沉區,然後迅速消亡。而能量大的,則是殺敵一千自損八百,也會弱化不少。
這些放在理論上沒啥問題,可我們就在四道龍吸水之間,情況就不太好了。可是通過觀測,四道龍吸水從開始向中間擠壓後,就保持了平行互旋。
台風、龍卷風可以估測路徑,但也隻是估測,轉道調頭都有可能,岸上觀測站氣象局都說不準,更別說我們了,所以平行互旋能保持多久,誰也說不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