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那一年,我奉共濟會的指示,與三位教友帶著藥品與聖經,在N國馬若開邦碼頭登上一艘馬達快艇,沿伊洛達瓦河溯水而上,航行一天一夜後,到達了M國。在一個叫做東圭勒的小碼頭下船後,等候已久的向導與挑夫帶領著我們,披荊斬棘般在這亞熱帶叢林的延綿山路中行進。整整兩天之後,我們來到了這個位於山穀中的寧靜小鎮——伊丹瓦。
共濟會援建的聖徒彼得醫院就座落在伊丹瓦,醫院的前任院長差邦約不幸罹患癌症,這一次我到這裏來,就是為了擔任新一任的醫院院長。
麵黃肌瘦的差邦約院長六十來歲,穿著一身黑色的教士袍,虛弱無力步履蹣跚地陪著我,辦完藥品的交接後,領著我走入了有著高聳尖頂的哥特式醫院大樓裏。
在院長辦公室裏,差邦約院長拿出兩支雪茄煙欲與我分吸。我知道他得的是肺癌,於是想要阻止他的這一舉動,但他卻說:“秦醫生,你不用擔心。你們中國有句俗話,叫做富貴在天,生死有命。既然我已經確診了肺癌,倒還不如利用剩下的時間來好好享受生活。”
我能理解他的想法,所以用帶著白手套的右手接過雪茄,切掉煙尾,劃了一根火柴點上。我吸了一口雪茄,口腔裏氤氳著芬芳的煙草氣味,然後對差邦約說:“院長,我很敬佩你能堪破生死。我當醫生這麽多年,像你這樣麵對死亡還能如此灑脫的人,還是很少見的。”
差邦約吐出煙圈,微笑著說:“秦醫生,告訴你吧,我在八歲的時候,就已經第一次直麵生死了。”
“八歲?”我有些驚奇。
差邦約將雪茄放在煙缸上,似乎陷入了久遠的回憶之中。良久,他才抬起頭來,對我說:“那一年,我還住在一家育嬰堂中……”
2
差邦約是一個孤兒,他三歲的時候,被貧窮的父母送入伊丹瓦育嬰堂外的接收孔中。那是一個下著大雨的深夜,流著淚的母親輕輕推了一下他瘦弱的身體,差邦約沿著滑梯窸窸窣窣滑入了育嬰堂中的接收箱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