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三文家裏有些田地,他就靠著這些田地過日子,勉強能養家,還有老娘。
但有句話說得準,久病床前無孝子。跟老人一直住在一起,雖然一直供著老人吃喝,但是往往會在很多小事上發生爭吵,這種事情多了,老人心裏就會產生怨恨。
反而是偶爾隻來看一次的老二,老人反而會覺得他很好。
吳老太對吳三文家是越來越不滿意,也越來越喜歡小兒子吳三才,還經常拿著吳三才帶回來的東西跟村裏人炫耀。在吳老太的宣揚下,久而久之,村裏人都知道吳三文家對老太不好,而吳三才對老太很好。
這種誤解一旦產生,就幾乎無法消除。
後來吳老太更是在跟村裏人聊天的時候說起,他死了之後,家產全都要留給吳三才。
其實吳家本來沒什麽家產,無非就是那些田地和老宅。但是後來,一條公路的規劃剛好路過吳家一塊田,按照麵積來算,能賠不少錢。
這樣一來,吳三文自然就產生了負麵情緒。
都是兒子,而且他常年照顧吳老太,平時吳老太不領情反而說他家的壞話他也忍了,覺得隻要自己問心無愧就行。可是最後,竟然連田地房產都要被吳老太留給吳三才。
這,試問誰能不氣。
其實吳三文也不想爭太多東西,就隻想有個住的地方,有點田地能種地糊口,至於以後賠償的錢,他寧可全都不要。
至於吳三才,他在鎮子上開了店鋪,本就不缺這些。
可是在吳老太的眼裏,吳三文這就是想爭奪家產。
前段時間,也就是吳老太出事兒之前,吳三才去了一趟縣城,在縣城又買了些稀奇的東西,帶回來送給吳老太。趁吳老太開心,吳三才就提了一下家產的事情,而吳老太因為開心,立即就點頭答應,等她不在了,家產全都是吳三才的。
等吳三才回去之後,吳老頭就拿著那幾個工藝品出門跟村裏幾個老太太炫耀去了,可是回家後,當天晚上,東西卻不見了。